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安康姑娘王典丽的“传媒王国”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安康姑娘王典丽传媒王国 2016-01-31 23:39:04
2011年6月12日,在北京铁道大厦多功能大会堂里,27岁的安康姑娘王典丽当选为中国物联网应用与推进联盟大会常务理事和常务副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当选举结果一宣布,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国家工信部、对外经贸部、信息中心等10多个部委相关领导参加大会
历尽坎坷终不悔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80后大学生王典丽的创业之路(原标题)
 
   2011年6月12日,在北京铁道大厦多功能大会堂里,27岁的安康姑娘王典丽当选为中国物联网应用与推进联盟大会常务理事和常务副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当选举结果一宣布,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国家工信部、对外经贸部、信息中心等10多个部委相关领导参加大会。

  她是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创业之路多坎坷,六年汗水没白流。

  如今,她不仅是北京金铁联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通达天助多式联运物流(北京)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千帆竟渡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还担任《数字铁路》专刊总编辑。

 公司下属有两个专业网站(数字铁路网www.shuzitielu.com)和(中国物联网应用与推进联www.cfiot.com)及“秦南韵”茶庄。目前她正在申办刊号,着手创办《物联网时代》杂志。
 
  一个柔弱女子,是如何打破世俗观念白手起家闯入首都商界,又是如何能在浩如烟海的广告、信息技术、销售、培训行业中一路领先的呢?想起艰难的创业之路,性格刚毅的她眼睛却有些湿润了。
 
苦难,创业路上寒彻骨
 
   王典丽出生在安康中心城市西南方约35公里,香炉山脚下的贫困农家,他19岁离开家乡游走在首都的边缘。她在家是老大,奶奶和父母体弱多病,弟弟年幼瘦小,家庭负担过重,在从租房到购房;从生活开支到人情打送,都要依靠她这个顶梁柱。
 
   2004年,她在汉中财经学校毕业后,广东省水电二局下属企业京客隆来校招聘会上王典丽脱颖而出,20岁的她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她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很快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可每月600元的工资无法给困难的家庭带来转机,不久便放弃了这份工作。
 
    王典丽离开了喧嚣的广州,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北方城市沈阳。凌晨1点多,她要求出租车司机将她送到一个最便宜的小旅馆住下。次日,当她带上仅有的1200元钱挤上一辆公交车去租房子时,发现口袋里的钱竟让扒手偷走了。她欲哭无泪。坐在路边呆了半天才有了思维:身无分文,租房子是不可能了,只能找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她决定留在一家小餐馆当服务员。不久她便辞职了,因为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工作。
 
    离开餐馆,王典丽租了一月150元的一个床位,一间房子里住十几个人,这对于困境中的她来说已经是“奢侈”了。在室友推荐下她进了一家电脑公司做销售,虽然辛苦却很充实。她在室友的鼓动下又加入到利用业余时间打拼创业的队伍之中。有一次这室友的几个朋友过来玩,说起装裱工艺品可以赚钱,聊着聊着她就在他们的鼓动下加入到利用业余时间创业之中,由于资金短缺,三个月的创业宣告失败。这是她第一次尝到创业的滋味,苦中有涩。
 
    已经几个月都没给家里寄钱了,弟弟还在上学。为了给弟弟挣学费,她又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兼职一家咖啡馆的收银员。从此,她每天早晨7点去公司上班,下午五点冲出公司大楼,匆忙去咖啡馆上班。一直干到凌晨3点才回宿舍,睡上三个小时后爬起来赶去上班。
 
    王典丽是个孝顺的女孩,她善良、有爱心、知恩图报。2005年1月,她因奶奶病重果断辞去两份工作,回安康照顾奶奶,待奶奶病情好转后,她又到西安寻找创业梦。
 
    爱好是最好的事业,更是最美的职业。王典丽一直对文字工作情有独钟,大学期间不论再忙,她都坚持自学新闻写作、文学创作。她在汉中财经学院创建了广播室、文学社、记者站;在校曾被《大中专文苑》、《人生十六七》杂志社聘为特约记者;在《陕西财经报》发表过数篇作品,在陕西广播电台文苑方舟栏目发表过《生活》,在汉中广播电台夜话栏目发表中篇小说《永别的约会》,连续播放7天。她到西安后,更是不忙于找工作,而是苦读新闻专业知识。经过努力,她通过了考试、面试,顺利进入了西部教育报社。接到录取通知的刹那间,是她一生从没有过的兴奋与激动。、
 
    时光荏苒。半年后,她突然得知奶奶病危了,她请假后连夜赶回安康,在家精心侍奉奶奶三个多月,年岁已高的奶奶最终还是走了。安康老家山高岭险,手机没信号,三个月中断了她与报社的一切联系。待她赶回西安报社时,她的记者岗位已经有了新人。
 
 磨难,为求梅花扑鼻香
 
     北京,是王典丽从小向往的地方。2005年圣诞节前,她带上200元踏上了开往首都的火车。在北京,她租了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地下室。不久便在国家民族杂志社找到了一份月收入600元的工作。由于杂志社效益不好,每月只能拿到300元。三个月后,她又跳槽到一家广告公司,这家公司代理中央电视二台的鉴宝栏目,王典丽负责收集全国收藏家和书画家来栏目鉴宝的信息。在工作中,王典丽敏感的感觉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由于她平时留心观察和刻苦学习,积累了不少信息化知识,为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2007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走进了人民铁道报社。就是这份与共和国同龄的报纸,改变了她的人生。
 
    人民铁道报是铁道部最权威的媒体,王典丽十分珍惜在那里工作的日子。从招揽广告到文字编辑,从版面美工到活动策划,她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认真分析总结。她将总结的经验认真记在本子上,更记在心里。
 
    当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信息化铁路”后,她立即感到信息化的帆船已经向我们驶来。她建议在报纸上开辟《信息化》专版,架起地方IT厂商与铁路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在她积极倡导下,2007年的3月15日,人民铁道报首次开辟了《信息化》专版,版面的组稿、编辑和策划全由她负责。
 
    在王典丽看来,高铁的新技术皆源于数字技术。2007年9月7日,经她建议,人民铁道报又将《信息化》专版更名为《数字铁路》专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策划下,《数字铁路》专刊越办越火,经济效益也扶摇直上。2008年12月,王典丽一个大胆的想法得到报社的批准:她一人将《数字铁路》专刊承包下来。一个24岁的小姑娘,开始建设自己心目中的“信息大厦”。
 
     独自承包谈何容易?当时正是企业资金紧缺之时。承包几个月后没任何款项进账。王典丽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她常常加班到深夜,冒酷暑走访客户,寻找业务的突破口。    
 
屋漏偏遇连阴雨。2009年7月,就在她资金枯竭、走投无路时,爸爸又突遇车祸。王典丽如五雷轰顶,顿时脑海一片空白。恍惚中她叫人快把爸爸送到301医院救治。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把王典丽压垮。2009年9月,经过她的周密策划,《数字铁路》专刊在北京成功召开了铁路处级以上领导参加的百人研讨会,这不仅有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宣传了高铁的高端科技。事业有了新的转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她沿着自己的思路一直走下去。为了宣传数字铁路,她在两年中召开了6次高铁数字技术座谈会,受到铁路部门和厂商们的高度评价。
 
   2009年10月16日,王典丽在北京成立注册了北京金铁联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她是法人代表兼任总经理。此时的她,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特产“富硒茶”,半年后,她又在北京繁华地段的国际茶城成立了“秦南韵”茶庄,主推“安康富硒茶”。
 
 嫩肩,为科技举旗助威  
 
    王典丽站在了时代的高起点上 ,看得更准更远。她发现,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传统的平面纸媒体必然要被网络媒体所取代。她决心打造属于公司的数字铁路网,让客户利用这个平台得到更多的信息。
 
    2010年3月,在她的谋划下,数字铁路网开始建站。经过8个月的调整测试,数字铁路网正式上线了。数字铁路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点击率一路飙升,成为企业了解铁路、铁路了解企业的交流平台。在2010年12月23日客户答谢会上,国家新闻出版署、铁道部、工信部等30多位局级领导亲自前来祝贺。
 
    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崛起,使王典丽眼前一亮。她明白,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于是她在百忙之中抽空开始学习物联网知识,并在工信部、铁道部相等部门的指导下着手成立中国物联网应用与推进联盟的筹备工作。     
 
    2011年5月23日,中国物联网应用与推进联盟的发起单位首次会议在京召开,王典丽做了关于成立物联网联盟前会议准备情况的报告。中国计算机协会理事长特意在大会上表扬了这位只付出而不计报酬的年轻人,赢来全场雷鸣般地掌声。王典丽,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小姑娘给嘉宾留下干练、清新的形象。
 
    2011年6月12日,王典丽带领她的团队在北京铁道大厦准备了一场高规格大型会议——中国物联网应用与推进联盟成立大会。在这场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领军人物参加的大会上,王典丽当选为中国物联网应用与推进联盟的常务理事和常务副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
 
   王典丽没有辜负中国物联网联盟的信任,成立大会刚结束,她立即组织自己的团队建成了物联网联盟的门户网站。
 
  为解决铁路运力不足的资源浪费和港口航空的衔接式运输,目前投资200万元注册成立通达天助多式联运物流北京有限公司,王典丽奔波在各大车站,已面向全国开展多式联运业务。
 
  千帆竟渡有限公司是注册资金过千万元的企业,主要是以电子商务为住,带动科技软件的产品研发和销售,尤其是中间件和系统集成的研发,物联网的标准化,副总经理的王典丽更是不敢懈怠。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王典丽没有忘记,大巴山孕育了她的生命。当她携带着物联网技术再次踏上这片热土的时候,她决心要把家乡的茶叶推向新的市场。她与200多家会员单位一起谋划,在家乡建立中国物联网第一个自动化茶叶示范基地。

  她说:“我们要应用物联网的高端技术,让我的家乡率先走进智能化时代,让家乡人民尽情享受物联网给人类带来的舒适、幸福和安康!”(文/王典根)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频道精选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