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透析:教育质量逐步提升
教育开放:从学习借鉴走向责任担当
6月22日,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第二届中美大学校长论坛在美国休斯敦举行。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人文交流始终发挥着“正能量”和“暖力量”作用,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起构筑起促进两国关系的三大支柱。
5月22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22个国家和地区近百所高校参加的“新丝绸之路联盟”在西安正式成立;10月17日,复旦大学和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等47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在兰州发布《敦煌共识》,成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
这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举措,昭示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正发生重要变化,正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以留学生“走出去”,和外国专家“请进来”为主体的“学生型”开放,发展成为可以平等讨论重大问题的“同学型”开放;发展成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使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与俄罗斯、美国等建立的六大“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与这些国家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的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赋予了沿线国家教育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新使命、新机遇,同时,也使我国高等教育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现出了中国政府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研判和责任担当。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职责,必将成为新的高等教育职能。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展望。面向“十三五”,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主题。我们的任务依旧艰巨,道路决定命运,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道路自信,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瞿振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