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中国成最大人才流失国百万精英滞留海外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中国流失精英 2009-12-21 14:22:00
《人才战争》一书大声疾呼:中国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

  目前有很多人对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这一新留学趋势心存隐忧。

  有数据表明,不光放弃高考赴海外读书的高中生明显增多,办理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不久前刚刚出版的《人才战争》一书更是大声疾呼:中国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

  以小见大,留学热潮可能带来的人才流失,无疑将直接影响21世纪中国在国际人才战场上的成败得失。高中大学留不住尖子生、企业研究所要不到一流人才,国内还能留住青年一代精英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事关民族未来。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句台词如今已变成经典。

  但事实是,相比较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人们对人才外流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如今绝大多数人对大规模留学潮已经习以为常。


  将要出去,是否回来?

  下个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Alex将启程赴美攻读MBA。工科出身,一毕业就进入全球500强中排名前三的跨国公司转行做管理,几年来辗转广州、北京、马来西亚等地。

  将来是否回国,他还没有想好,“但就商科来讲,中国的机会更多,回来的可能性更大。”只是他此前已经到美国继续攻读理工科的同学,回国前景并不乐观。 如果是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国外不论在科研设备和研究环境上,都要优于国内。在国内,你很难想象,不去拉项目就能拿到科研经费。在浮躁的心态之下做研究,不太可能。”

  前几年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基本上也能反映现在的情况。”《人才战争》一书的作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表示。

  青年精英的外流与流失背后,反映了国内科研、企业机构吸引力的匮乏——从科研机构用人机制、科研环境到薪酬标准,国内外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参加了第一届留交会、1999年在广州创业的哈佛海归袁建华,如今在广州已创业多年。1992年,袁建华以访问学者、博士后和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疫和传染病系工作了5年。1997年,袁建华移居加拿大并建立了自己的公司。1999年8月袁建华回到广州,创办了广州杰特免疫诊断制品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广州市政府为袁建华提供了免费两年的办公和研究用房,提供了低价的留学人员周转公寓,以及10万元的无偿资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则为杰特的项目提供了100万元的无息科技贷款。公司年销售收入已达3000余万元,袁建华对公司将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回国与否和道德相关吗?
 

  让人瞠目的数据

  然而,事实可能不像袁建华的创业故事一样能给人们带来安慰。让人瞠目的数据接二连三地冲击着人们的神经。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一篇报道称,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那么,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

  “这几年留学人数激增,今年有可能突破30万人。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目前,我估计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150万人。”王辉耀不无担心,“去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王辉耀在《人才战争》中直接传达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世界大战中,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受害最深的国家,但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王辉耀说,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增强了对手。

  2007年,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称,当时中国出生而移居美国的博士约62500人。截至2006年,中国公立研究机构博士总数才不过18493人。


  谈到民办学校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高收费。民办学校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曾习惯称其为“贵族学校”,即富人、交得起钱的人家的孩子才能上的学校。时至今日,民办学校的收费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一个学生上民办学校一般情况下要交多少钱呢?在江苏南京,21世纪双语学校的校长范京华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  南京21世纪双语学校范京华校长:收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建校费,一部分是学杂费和生活费,按照我校的情况,建校费小学生按照8000元/年,中学1万元/年。学杂费和生活费是放在一起的,小学7500元/学期,中学8500元/学期,要说明这里包括很广范围,就是衣食住行,包括学生学习用品、书包,到学校来你可以一分钱不再花。[page]

  按这个标准计算,一个小学生每年要交2.3万元,一个中学生每年要交2.7万元,九年下来,合计要花25万元左右,而在普通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一个学生的全部费用也就是3到5万元,只是上民办学校的一个零头。据调查,全国各地有点规模的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大致都是这样,可能有的还要高一些。那么这么高的学费又是依据什么收的呢?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瞿严冬:民办教育的收费与国家的原则是参照成本收费,由学校提出来,然后经教育行政部门、物价部门审核,它才能收费。
  与公立学校不同,民办学校大都是由企业、团体或个人白手起家,投资运营的,国家没有教育经费的投入,因此,成本必然就要高一些。

  业内人士秦时砖:学校的总体成本无外乎包括以下几条:校园的总体环境,包括教学条件、设备的水平、师资力量的队伍,还有就是学校品牌的知名度。
  在所有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里,除去生活、学杂费,这些看得见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另外,还有一项叫建校费或赞助费。正是这项数目可观的费用,构成了人们对民办学校收费问题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瞿严冬:民办教育的收费在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成份和比例比较大,所以不少的人认为他们在运作资金,如何如何,但是我想这也体现了吸引社会力量办学的这样一种思想。
 

  那么以建校费、赞助费等名目吸引来的资金到底用来干什么了呢?
  北京25中,原名育英中学,创建于1864年,是一所全日制公立普通中学,1996年4 月1日,25中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正式成为北京市第一所国有民办整体改制实验学校,从而拉开了全民办学,自主经营的序幕。在北京第15届高级中学招生咨询会的现场,记者采访了25中的刘志毅校长。
  北京25中校长刘志义:从96年开始到明年,也就是2002年,我们这是第一个实验周期,6年时间,我们在这6年里每年大约可以为国家节约400万财政拨款,这个在2000万左右。办学经费一年一千万,6 年就是6千万,这就是8千万,还盖了一栋楼呢,2000多万吧,这就将近1个亿。
  近亿元的投入,托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现代民办学校,这笔资金恰恰来自在校生所交的各种费用。同25中一样,在许多民办学校里,你都会见到花园式的校园,敞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近千万乃至上亿的资产中,每一分每一厘的投入都需要学校自己去筹措。从这个意义讲,现阶段的民办教育的收费大多还是取之于教育而又用之于教育的。
  北京汇佳教育机构董事长王志泽:你钱进来做为利润了不去投资,你记住了,人家受骗只能一次,这种臭名气一旦出去了,第二个人就不会再来了。你国家年检不就是一年一次吗?家长对我的检查几乎是天天都有。不断地投资使学校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学校的社会形象越来越好,生源也就越来越多。新的收费又支撑学校不断地发展、投入。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所有的教育都存在一个教育成本的问题。收费的高低实际上决定于教育成本的投入,国家提倡社会力量办学,但同时也有明文规定:民办教育只能进行适当比例的成本收费,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南京21世纪双语学校校长范京华: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你主要不是赢利为目的。但并不是说学校不好赢利,我想适当赢利,给他有所得,这样也鼓励其它的企业家来投资教育,这也是个好事。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其产业化的趋势已日趋明朗,巨额的投资是为了换回高额的回报。做为一种经营行为,投资者更希望获得长远的利益。眼前的投资只不过是资本的积累。
  北京汇佳教育机构董事长王志泽:民办学校它是完全推向市场的一种教育行为,只要把你的办学的所有内容调整到和市场需求完全一样,这时你就一定能成功。
  建一流的校园,请高水平的老师,配备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民办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教学条件,去适应市场的需要,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南京21世纪双语学校高三教研室主任张恭伟:去年文科达线率大概是67% .
 

  同期:(四川恩立德教育集团董事局董事兼总经理张玮)太平洋中学第一届毕业生100%升入大学。
可以说高考是对民办学校最大的考验。相对公立学校来讲,民办学校的学生在非智力因素及质量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仍然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其中,教学水平、教学条件实在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业内人士秦时砖:不管你收什么样的费用,关键要看你给学生、给教育提供哪些实践的做法,只要你适应市场,其实收费没有绝对地高和低。
 

  如果把市场比喻成大海,那么民办学校就如同驶向市场的一条船,需要不断地装饰自己调整航向,以吸引更多的乘客。看来价格虽是决定市场的一个方面,而自身的素质条件更是发展的关键。那么当今民办学校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