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洛南:变了味儿的扶贫款 看似自愿实则无奈
国家下拨的整村推进扶贫款,应该集中起来统一投资、统一使用。但是,扶贫款到底该怎么投资,是由政府主导村民自建呢,还是由投资商用国家的扶贫款建设项目?而由此产生的效益,如果大头都被投资商拿去了,那国家的扶贫款,到底扶了谁呢?
张村现任村主任王社民告诉记者,这次的专项扶贫资金必须要有致富产业或者项目才能申请,因为找不到合适项目,所以就让50个名额的困难户以每户6500元扶贫款加入了这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至于合作社的权属,那还是归原先投资者所有。
洛南县四皓街道办张村村主任王社民告诉记者:“那是村上私人的合作社。”
五十户村民每家6500元扶贫款,加起来三十多万投资,进入蔬菜合作社,每年产生多少效益,该分给村民多少,这位村主任给记者算不出这笔账,只是说,反正一年一家给分650元。村民们质疑,国家扶贫款在蔬菜合作社产生的效益会不会被合作社所有人拿走了,这算不算损公肥私?记者随后也电话联系上了栖凤湾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
商洛市洛南县栖凤湾蔬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王良琴:入(股)了50户吧,资金下来就是30来万。
记者:“在里面占股份是多少?”
王良琴:“四分之一。”
记者:“你占四分之三?”
王良琴:“嗯。”
记者:“总共投资是多少钱?”
王良琴:“120多万。”
记者:“每年的效益利润是多少?”
王良琴:“去年后半年才运营呢,今年还没到年底还没决算出来呢,一年算出来后效益好的话,还有另外的分红呢,保底分红是入股金的百分之十。”
那么村干部取走村民的扶贫款、投入专业合作社的这一做法合不合适?记者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了洛南县扶贫开发局基本建设股负责人。
记者:那咱(洛南县扶贫开发局)有没有帮助(困难户 )发展其它产业?
商洛市洛南县扶贫开发局基本建设股股长周选良说:“也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这个工作),(村干部)自己取的钱,
记者:“村干部的这种行为对不对?”
周选良:“应该不对,是群众自愿呢。”
周选良告诉记者,对张村这种村民看似自愿实则被逼无奈的“被扶贫”行为,他们下来会进行调查处理。
周选良:“现在是先调查么,是不是属实这种情况。”
记者:“属实的话呢?”
周选良:“属实的话,该叫处理谁处理谁。”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