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洛南深山受伤农妇的呐喊-寻找爱心......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洛南农妇深山 2010-04-05 23:01:49
王梅秀在自家屋后的深山里捡柴火时,不小心从崖畔上翻落下来,摔坏了颈椎的第六、七个骨节,经紧急救治,保住了性命,却高位瘫痪要坐轮椅度过晚年,病情日前恶化......
远山的呐喊

文•图 / 汪晟 袁慎菊 王博太
 
    二零零九年正月初六,丈夫王麦成执意出门打工,妻子王梅秀苦劝无效,只好帮他收拾行囊,且随他去。

    静下心来想一想,王梅秀也理解丈夫的苦衷,在这年味尚浓的正月天里,谁愿意出远门打工?但是,作为家庭支柱,必须要赚钱养家糊口。在这茫茫的大山里,山高水长,不外出打工就没有多少收入。

    这片大山的最高峰叫文显山,山的最深处就是洛南县高耀乡高耀村,相传这里是宋朝高怀德之父高耀子夜观天象的地方。在这个山沟里,上演的是王梅秀悲剧的人生故事。

    正月十八,这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格外迷人,大山深处的阳光也就格外难得。丈夫王麦成离家打工已有12天了,他为了生计去了很远的一个叫黄龙的地方。看到家里的柴火不多了,天气又难得的好,王梅秀决定上山去捡点柴火以备急用,要是丈夫在该多好,这本来是王麦成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妻子王梅秀没有半点抱怨,这么多年来丈夫在外辛苦打工,自己在家里操持家务,日子过得虽然艰辛,但是有一种平平淡淡的小幸福。
 
 
夫妻

    沿着崎岖的山路王梅秀慢慢攀行,低头望去都是不见底的深沟,抬头是悬崖峭壁林立,但是王梅秀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三十多年来她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初冬种小麦、豌豆、挖红薯,春天栽红薯、种土豆、花生、玉米,夏季种黄豆、收小麦,秋忙时节掰玉米、收豆角。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王梅秀从这条熟悉的小路上走过,阳光越来越明媚,可还是有一股清冷的山风迎面吹来,毕竟还是正月天里,王梅秀感到前行很吃力,她只是捋了捋被风吹散的头发继续前行,这么多年来这个要强的农村女人从来都没有低过头,越是困难她越是要去试一试。

    山里的日子虽然过的清贫,但是家里永远干干净净,不敢说是一尘不染,至少是窗明几净。三个儿女的衣服虽然不够崭新,补丁上还有补丁,但是都干干净净,坚决不给人留下笑柄。

    经常来捡柴火的地方到了,王梅秀很快就开始忙活起来,甚至都来不及擦拭一下额头的汗水,不到半个小时很快就捡了一大捆,可以回家了。她停了下来,茫茫的大山深处一片寂静,只有几只麻雀在欢快的叫着。她发现在右前方的悬崖边上(注:事发地见前页压题图片)有一根没人要的枯树枝,因为地势险峻无人攀爬,王梅秀想着拣回去。慢慢接近,一伸手就够到了。冬天的寒风不断地肆虐着,岩石变得松散,王梅秀的到来使得这块岩石更加脆弱。但是王梅秀没有注意到脚下的松动,她的右手已经够到那只柴火了,突然间脚下的岩石断裂,右脚踏空。就这一瞬间王梅秀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她什么都不记得了,只知道她从悬崖上摔下去了。王梅秀羸弱的身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直落下去,她想呼喊,可是山风灌满了口,她想抓住什么,可是两手空空。
 
落难夫妻悲情诉说不幸故事
 
    在陕西与河南交接的陕西最东边省界处,有一座海拔1709米的云架山,当地人称为文显山,山的东面是河南省卢氏县,南面是陕西省丹凤县,西面是陕西省洛南县。在“两省三县交界”的陕西省洛南县高耀乡境内,人文自然景观众多,“文显翠屏”乃洛南八景之一。此处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是一个纵情山水的好去处。

    2009年10月底,时隔王梅秀跌落山崖8个多月后,我们来到此处。

    是时,夕阳西斜,满山遍野都弥漫着橘黄色的光辉,巍峨的文显山沐浴在落日的余晖里,林间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柿子,乡村的傍晚格外美好。我们决定找个地方住下来,顺着山间的羊肠小道踟蹰独行,来到文显山南麓的尽处,有一个农家院落,方方正正,打扫的甚是整洁。

    引领我们进门的女孩叫王娟,她已经出嫁,这次回家看望父母来了。在院子的正中间放着一堆木材,地上都是散乱堆积的木屑,一个脸色黝黑的老者正在紧张忙碌着,不停地敲敲打打,老人是这家男主人王麦成的本家叔,细问之下原来是为王家做棺材。一听之下,大惊,再不敢多问。
 
 
集资图

    走进土木结构的屋子里,女主人王梅秀就像一个离不开人照料的小孩子,在西壁一个房间里,俯身在一个木制的类似轮椅的器具上,看到有人进来,王梅秀艰难地点了点头,和善地笑了。我们进去就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冷不冷,你们大老远来这里,也该累了吧!”说完用眼睛示意丈夫去做饭。

    此时,我们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握着她瘦骨嶙峋的双手。当我们尚且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安慰眼前这个遭遇厄运的人时,她却先关心我们的冷暖。

    坐定之后,悲伤的气氛弥漫在周围,主人家奉上乡村里招待远方客人的最高礼节——“荷包蛋”。我们感到诚惶诚恐,一边吃一边听着女主人讲述他们一家人的遭遇,这顿饭吃了很久,女主人边说边拭泪,听完之后我们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她诉说自己在正月十八那天在屋后的深山里捡柴火时,不小心从崖畔上翻落下来,摔坏了颈椎的第六和第七个骨节,经过省城大医院紧急救治,虽然保住了性命,却难免高位瘫痪要坐在轮椅上度过晚年。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我们心里也是沉甸甸的,透过窗外景色依旧是那么迷人,可是屋里的人却遭受如此厄运。整个饭间男主人王麦成都在忙忙碌碌,女儿不在的时候,他要用笨拙的双手做饭,这个一辈子没有操持过锅碗瓢盆的男人,此时却要不停地围着三尺锅台转,还要照顾自己躺在“轮椅”上的妻子,给妻子喂饭、喂水。

    明明他做出的饭是那么难吃,但是妻子却含着泪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过了一会,王麦成掀开白色门帘进来,把轮椅前放置的茶水拿出去倒掉,重新倒了开水,自己先尝了一下水温,开始一勺一勺的给妻子喂水。他们的神态安详,但脸上却难掩丝丝的悲戚。喂水的时候,王麦成每次都要用眼神鼓励妻子喝下去。妻子王梅秀费了好大劲把水咽下。

    天色也完全的暗下来,平常人用5分钟就能喝完的水,他们却要半个小时才能喝完。他们夫妻俩一个喂的情真,一个喝的意切,半个小时仿佛半个世纪一般。纵然是遭此横祸,但是王梅秀坚韧的心劲始终没有改变;纵然是双双落难,他们也要相濡以沫,把温情继续。

    为了不打扰病人休息,我们来到东边的厢房,这是他们的女儿和女婿临时住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小夫妻俩详细的讲述了家人的不幸遭遇。

    家遭不幸,天塌地陷。面对父母身陷病痛之中,作为王麦成和王梅秀的长女,王娟在这半年时间里,忽然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她知道自己要无可推卸地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生她养她的家庭尽绵薄之力。

    这个女孩子,喜欢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少女时代已经过去,和县城民警张勇结婚后,现在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满三岁了。心想着如果父母亲的身体健康,他们小夫妻俩还可以时常带女儿回家看看,让父母也尽享天伦之乐。现在看来,这美好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她在照顾自己小家的同时,必须还要照顾父母和弟弟妹妹这个大家庭,在严酷的生活面前,一个貌似柔弱的女子却要挺起脊梁。

    王娟毕业于商洛师范学院,后在洛南县城一家幼儿园任教。母亲出事的那天,自己正在为孩子们上课,闻听此消息王娟心力交瘁差点昏厥过去。同时丈夫张勇也得知岳母的事情,张勇单位领导从侧面了解到这个情况,决定由单位派出一辆警车紧急前往高耀村。
 
 
全家福

    说起这些,张勇很是感激单位的领导,如果不是单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岳母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当王梅秀被乡亲抬到车上,沿着尚未硬化的乡间山路,车子慢慢移动,不敢颠簸受伤的病人,20多里山路汽车竟然走了2个多小时。
汽车抵达山下山下的时候,已近傍晚。开车的张勇也不由得抱怨这里的交通,三要镇以东的省道和乡道,坑坑洼洼,没有柏油硬化实在难走,何况车后座还有一个重症病人。

    当受伤的王梅秀被转移到赶来的救护车上后,汽车快速驶向洛南县医院。王娟等待在医院里失魂落魄。她不知道母亲伤情状况。

    2009年2月12日晚上8点30分,王小娟在医院像等候了千年一样等到了摔得浑身不能碰触的母亲。她扑在担架前,痛哭失声。其他家属都闻讯赶来了,大家帮着找医生,办理入院手续。急诊医生让家属找人剃掉病人的头发。做完磁共振就向家属宣布,病人颈椎骨折,需要做牵引手术。王娟听到这里,跪在主治医生的脚下,请求快快救救自己的母亲。

    当晚,在洛南县医院做颈椎牵引手术,王娟没有在现场。她不是不关心母亲的安危,而是不忍心看到母亲受苦,不忍心听到母亲极力压抑的呻吟。她知道母亲要强,即使再痛苦也不愿张扬,但是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却是难掩,这种压抑的痛苦却是最刺痛亲人们的神经。

    一场手术下来,王梅秀的汗水把床单都湿透了。那一夜,王娟彻夜难眠。凌晨6点多的时候,王娟一个人悄悄地来到洛南县人民广场,天色还未大明,她一个人坐在石凳上,想想母亲此时遭受的磨难,潸然泪下。

    此时,还是正月天里,寒风料峭。王娟的悲伤难以抑制。默默的哭完之后,理清思绪,王娟擦干眼泪赶到医院,她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早晨8点王娟走进病房,当她看到没有头发,头顶钉着两个半寸长的铁钉,用两块砖牵引着,额头还有污血凝滞,眼窝深陷的母亲时,王娟的心碎了。

    她挪不动脚步,匍匐到母亲身边,母亲的左脚,小碗口大一块青紫的烫伤,赫然映入眼帘,心一阵绞痛。原来,手术后妹妹王丹照顾母亲时,怕母亲受冻在脚边放了一个暖水袋,母亲四肢失去知觉,脚就一直贴着热水袋,烫伤了一大块。王娟轻轻触摸母亲的双脚,想着这双脚走了多少艰辛的路。

    9点多,医院的急诊手术室里无影灯全部亮起,主治医生开始为病人实施急救手术。三个多小时过去,手术结束了。王娟的弟弟、妹妹、姑、舅、姨妈全都去病房看望。唯独王娟一个人坐在医院休息走廊的椅子上发抖,她不敢去看,害怕看到母亲的痛苦。

    医生说,这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急救手术,接下来还有一个大型的骨移植手术,急需进行。但是,洛南县医院缺少做这种手术的专家,医生建议最好是转院到一百多公里外的西京医院去。
 
举家负债为亲人求医问药
 
    此时,王娟小夫妻俩的积蓄已经花光了,他们两个年轻人仅凭工资,日子过的也是捉襟见肘,而王梅秀家里还欠着8万多元的外债没有还,哪有钱去省城看病。到场的姑、舅、姨妈等亲戚都拿出身上全部的钱,1000元、500元、200元,王娟拿出一个日记本一一写在本上。王麦成此刻也赶到了,掏出手机,给朋友打电话借钱。很多朋友把钱打进了账号,也有朋友把钱直接送到医院。直到2月13日下午,筹集了6万多元钱。

    2月14日下午5时,王梅秀被送往西京医院。5000元办好住院手续,王娟就只能看着护士推着母亲到各种科室检查。检查的结果,让家属们陷入绝望。今年50岁的王梅秀,颈椎第6、第7根颈椎骨粉碎性骨折,40%的神经坏死,胸腔第6根肋骨骨折。医生让立即实施手术。2月16日,交付了4万元的手术费后,王梅秀被推进了手术室。

    从下午1:30到6:00,手术持续了四个多小时。手术室的门打开的时候,等候在门口的亲友,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大家等候主治医生的结果。医生告诉家属,手术非常成功,以后的恢复情况就靠病人自己努力了。两小时内,不要让病人睡着,病人如若睡着,很可能就永远醒不来了。
 
 
王梅秀家

    王娟坐在母亲的病床前,不停地跟母亲说话,怕她睡着。尽管王梅秀很累、很想休息,但是遵照医嘱,王娟“狠心”地跟母亲交流,给她说开心的笑话,聊孩子们的将来。王梅秀知道自己不能睡,她用顽强的毅力抵御疲劳睡意的阵阵来袭,用心倾听女儿传达给自己爱的心声。有多少次,王梅秀都想一睡了之,可是看着眼前模糊的人影,她知道这是亲人们的守候,她咬紧牙关挺了下来。

    在医院的日子,每天都是煎熬。煎熬人的心灵,煎熬着钱袋。手术后三个礼拜的观察期过来,王梅秀被转到医院的康复科,接受针灸治疗,每天都要打一针1000多元的药剂,帮助神经恢复功能。坚持不到一个月,他们就迫于经济压力,只能转到普通病房。

    再到后来,钱已所剩无几,为方便抓药、护理,王麦成只好把妻子转到医院附近小区五楼一个廉租房里。55岁的王麦成从此每天背着妻子上下五楼,用轮椅推着妻子去医院扎针。

    一个月过去,王麦成瘦了十几斤,也老了十几岁。他渐渐感觉到背上的妻子越来越重,实际上妻子王梅秀已经瘦了20多斤了。王麦成的步伐越来越沉重,上下楼越来越吃力,但是王麦成悄悄忍着,没有说出来。
 
王麦成突患脑梗
 
    在西安住院的三个月间,大女儿王娟还要回学校上班,小女儿王丹正在奋战高考。只有王麦成和儿子王甲父子轮流照看王梅秀。

    时间到了5月下旬,亲朋凑集的钱,已经花完了。他们已经没有经济能力守在省城治疗。迫不得已,王娟把母亲接到洛南县城,在洛南县医院附近租房照看母亲。25岁的弟弟王甲出外打工,挣钱给母亲看病。

    2009年7月24日,上完班的王娟匆匆赶往父母的租住房,想看看父母过得怎么样。还没进门就听到母亲含糊不清但又声嘶力竭的呼叫声,推开门的一刹那,王娟惊呆了。父亲晕倒在地,面部抽搐,嘴角流着口水。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泪流满面,面前放的茶杯已经掉在地上。母亲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是她无能为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王麦成患了脑梗。在医院住了一星期,借来的3万元钱快要用完了,王麦成坚持出院吃药治疗。短短几个月,王梅秀一家由普通的农民家庭成为负债20多万的贫困人家。

    在西安打工的王甲得知消息后,迅速赶回家伺候两个病人。在县城上高三的王丹平常每个周末,都挤出时间照顾父母,洗衣服、煎药、做饭。8月中旬,王丹收到了陕西三和学院高护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个家庭,通知书的到来传递的不是喜讯,而是一种巨大的压力。父亲王麦成低头沉默一言不发,母亲蜡黄的脸上写满无奈,一家人相对无言。

    最后,王丹决定不上学了,王梅秀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她沉浸在无言的痛苦中,认为是自己耽误了孩子的前程。王麦成要求女儿必须去读大学。在姐姐王娟和亲友的资助下,九月初,王丹忍痛割舍下高位截瘫的母亲、挥泪告别患有脑梗的父亲,踏上异乡求学之路。

    今年才20岁的王丹,带着父母的希望,带着沉重的压力,离开洛南,前往宝鸡的学校报名。开学后,学校特别为包括王丹在内的300名贫困生,安排了半年的勤工俭学机会,派他们到江苏一家企业去打工赚取生活费。

    王娟说,妹妹王丹变得非常懂事,不但打工很认真,每天多加班2个小时多挣几块钱,而且姐妹们时常短信沟通,互相鼓励,共同度过生活难关。还有弟弟王甲都25岁了,在高耀村群众眼里,小伙子也该成家立业了。然而家突然变成这样,谁家愿意把闺女嫁给王家呢?
 
 
现场

    王麦成为此事很忧心,看着自己家庭实际情况,想着自己多年闯荡没有收获,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应该每天吃药坚持治疗的王麦成,被迫放弃治疗。决定和妻子一起回到大山深处的家里去。

    两个病中人,一对好夫妻,在他们结婚独立门户后盖起的瓦房里,互相照顾,艰难支撑。相依为命的日子就像家门前山梁上的灌木丛那样,夏天很稠密,冬天就很稀疏。不管怎么样,他们每天都是病人照顾病人,艰难地活下去。

    一个大小便不能自控,每天需要人伺候,需要加强恢复腿脚知觉锻炼;一个从没有下厨做过饭,要每天在锅台案板边把生的做熟。深山里的两个突然衰老的人,在家里苦捱时光。

    姊妹三人,商定每个星期七天轮着给母亲打电话。王娟特别将电话安放在母亲的手边,以方便和母亲通电话。孩子们每天安慰鼓励的电话,使得这一对患难夫妻沉重的心情略略轻松了一点。
 
 
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经过王娟夫妻俩断断续续的诉说,我们也渐渐明白了这一家人是怎样的苦度时光。张勇在县公安局工作,趁着周末陪妻子从县城赶60公里山路,回到庆门沟来照顾自己的岳父岳母。

    这个在县城里长大的男人,在门口院子的水池边,清洗瘫痪在床的丈母娘刚换下来的床单和衣服。妻子王娟在旁边红着眼睛,念叨自己的父母还不到60岁,竟然双双因病不能正常生活了。

    这时,高耀村老村长苏学民刚好来看望王梅秀夫妻。当了10年村长,苏学民对村里800口人的情况,各家庭收入了解得很清楚。老村长介绍,洛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这大山深处却又是洛南最贫苦的一处,遭遇了这么大不幸的王梅秀家算是全县最贫困的一家。

    老村长苏学民伸出手指头比划着,该村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钱。收入是有限的,家庭的支出却是每时每刻的,孩子九年义务教育之外阶段的学费,日常基本的柴米油盐,邻里乡亲的婚丧嫁娶,每一笔都是支出,因此一般乡下人家根本就没有多少积蓄。等到大病从天而至的时候,往往眼睁睁的看着疾病夺走亲人的生命,这正是“因病致贫”的典型根源。

    说起王梅秀一家现在已经负债20多万,村里干部也掉眼泪,为这个不幸的家庭而忧心忡忡,可是大山里的老汉又有什么办法呢?只有任凭一把心酸的老泪纵横,现场陷入了绝对的沉默,连枝头的鸟儿也噤若寒蝉。

    哭泣声敲打着每个人的心扉。山里气候多变,刚刚还霞光满天,忽然就大雨淋漓,天色已漆黑,哗啦啦的雨声敲打着木制窗棂,带来阵阵寒意。
 
赤脚医生年轻时造福乡里
 
    第二天,高耀村现任支书王麦群又来到嫂子王梅秀的家里。王麦群是王麦成的亲弟弟,他深知哥哥家庭的处境。他说,这几年迫于生计,哥哥在外面跑生意,不但没赚到钱,还背了一屁股债。

    去年,父亲去世,弟兄们平摊丧葬费用,每个人2000元。当时王麦成拿不出一分钱,可他不愿意落下不孝敬的罪名,于是每天夜里偷偷跑到山上给包工头钻炮眼,一晚上挣个百十元钱……就这样王麦成用命赚来的钱尽孝。

    说起大哥夜里进山钻炮眼这件事时,王麦群的泪水溢满眼眶,他也不忍心自己的哥哥这样艰难,但是弟兄们都各自有家,在孝敬老人的份子上,哥哥也是不愿意被人瞧不起啊。

    弟弟王麦群很感激自己的哥哥嫂嫂。当年他初中毕业不愿意上学,还遭到哥哥满山追打警示教训。等到真不念书了,还是哥哥把邮差的工作给了他,后来,哥哥又送他去了部队,接受了五六年的锻炼。开阔眼界后,回到家乡主持村里事务,也算给高耀村作点贡献。为了给村里修路,他几乎跑断腿,跑乡上,跑县里,甚至跑到省城落实项目经费。

    村支书王麦群一心希望上级各个管理部门能够把温暖送到这个边远地带。如今这里的电线、电话线、卫星电视天线、交通路线都在完善,手机在这里还无法正常使用。但是,这里不断完善的一切都凝结着这个支书的心血。

    现在,面对哥哥家里遭此劫难,他也不可能坐视不管。集资捐款,寻求救助,把病人转下山,王麦群一马当先去奔忙。但是,面对“因病致穷”的现实,他也显得无可奈何。现实教育他,要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合疗保险。当前,政府也正在改革,解决社会养老实际问题。目前哥哥家现状很特殊,侄子王甲25岁也该成家了,小侄女20岁今年正在读大专,三个学年里也要花销一笔钱。家里成了这样,没有钱,钱从哪里来呢?何况两个病人不挣钱,还要花钱,想要康复参加再生产劳动就难上加难。

    在这个山区乡村,王梅秀和王麦成也是做过很多贡献的。他们把儿女培养成人,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王麦群回忆说,嫂子王梅秀做过20多年村里的赤脚医生,负责村里妇女计生服务。

    在服务村民少生孩子的计划生育工作中,王梅秀吃过不少苦也受过不少委屈。王麦群牢记着嫂子这么多年在乡村建设中,为集体、为社会的发展所作出的默默无闻的贡献。作为村干部,王麦群更加敬佩嫂子王梅秀,大年三十,冒着积雪,步行七八里山路,到山梁后面的临产妇女家中,去接生。

    在那个年代,妇女的计划生育工作是非常难做的。很多村民认为自己生多少孩子都是自己的事。谁干涉自己生孩子,谁就是自己的敌人。王梅秀没有被困难吓倒,她拿着需要计划生育的花名册,一家一家的劝说。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劝村民少生孩子。由于王梅秀常站在村民的立场,分析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长期以来,很多村民听从她的建议,该做结扎手术的自觉去了医院,村里没有出现外逃计划生育的情况。在王梅秀支持计划生育工作期间,高耀乡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排在全县前三名。

    说起王梅秀的坚强和隐忍,还不得不提她所干的家务活。家里过去栽种着木耳、香菇、红参药材,这些都是她用来维持家用,供养儿女的本钱。她自己做木耳杆子,买食用菌,点木耳,这些男人才干的活,她就一个人干了。
 
脑梗患者十八年邮递员生涯
 
    妻子作为“赤脚医生”,在乡村忙碌。王麦成年轻时也一样走遍乡里沟沟坎坎,风里来雨里去,为乡亲们做邮差。这样的邮递员生涯,一干就是十八年。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飞雪飘飘,他都能把报纸和邮件送到方圆30里的每个投递点。

    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的高耀乡高耀村到处是崇山峻岭、坡陡谷深,没有方便出行的公路。王麦成只好沿着河道走,遇到有些山坡上的村组,他就翻山越岭。蜿蜒曲折的小河,阻碍前进的路,他每天都得淌18次河水。夏天遇到河里涨水,他把邮件用塑料纸包好,硬着头皮往过淌,好几次差点被大水冲走。最痛苦的是严冬到来的时候,穿着草鞋的王麦成淌过结了冰的河流,脚被冻得麻木了,破烂的袜子也不知什么时候被水冲刷掉了。整个冬天,红肿的脚,走过一村又一村,河里的鹅卵石上,山坡峡谷的丛林里,都留下了他带血的足迹。即使这样,除了星期天规定的休息时间,他从来没有旷工过。

    不仅尽职尽责的工作,王麦成还是很多村民眼里的时钟。早上6点半,高耀乡三条岭村生产队的人们,一定可以看到背着绿色邮包的王麦成沿着河道匆匆赶路。而中午10点多,他就出现在高耀村的生产队大队办公室,下午2点左右,他就到了高耀乡会仙村村口。

    十几年不变的钟点,人们习惯看到他的身影出现在雨里、风雪中,十几年风雨无阻,王麦成成为全乡8个村组的联络员。

    回忆当初做邮递员的岁月,王麦成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物质条件差,各村有羊肠小道相通,沿河道踩出了近1米宽的路,就在这羊肠小道上来来回回走。后来乡里给配发了一辆老式自行车。但是有一半的路,都是不能骑车的,只能推着自行车走。

    自行车后座两边的大邮包也越来越重,由原来肩扛的10多斤重,到骑自行车时的20多斤。在那样的山路上,王麦成骑车送信,摔跤成了家常便饭。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88年。月工资也由刚开始的18元涨到50多元。因为家里相继出生的3个儿女,王麦成的收入不够养家糊口,他辞去坚持了18年的邮递员工作。离开了心爱的邮递岗位,王麦成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失去了什么。

    如今,我们看到王麦成得了脑梗,小心翼翼的走路,不时控制嘴角流下口水。那个兢兢业业的送信人我们只能从邻里的述说中去想象。
 
社会不能在沉默中忘记他们
 
    大山深处的王梅秀家遭此不幸,凭一家微薄之力是无法渡过难关的,幸亏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援助,王梅秀一家才能辗转支撑到现在。

    面对哥哥家的苦难,村支书王麦群多次组织召开村委会党支部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商量对策。全村人民都在想方设法给这个苦难家庭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为王梅秀一家筹集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募集善款,王麦群也是鞍前马后不辞劳苦。村里通过决议:给王梅秀和王麦成一家申请办理低保补助,每个人半年有360元钱的帮扶;农村医疗合作也按照最高报销额度减免了王梅秀住院手术1万元钱的费用,此前王梅秀参加的人寿保险,也理赔一部分钱。

    据王麦群介绍,现在,这个村里的青壮年劳力纷纷出外打工,留守的多半是老弱病残。面对现在已经负债20多万元的王梅秀一家,亲友乡邻已经使出最大力度来捐款。

    午饭后,我们辞别落难夫妻王梅秀一家,准备返回西安。在门口正忙着做棺材的王麦成憨厚的本家叔,也和其他人一起挥手,与我们无语泪别。

    带着这样悲伤的故事,我们落寞的离开,比我们更落寞的是不停挥动的刨子敲动木头的声音,我们已经走出好远,但是那敲敲打打的声音还回荡在寂静的山谷,永远的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出了干涧八景之一的天险“箭眼”,回看大山深处的高耀村,一切似乎安宁祥和,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谁又知道在那远山的贫困家庭里正面临着怎样的生死煎熬!

    严寒的冬天已到来,不知道那对落难夫妻如何度过比严冬更寒冷的人生冬天?
 
文稿来源:《陕西房产》杂志(2009年12月出版) 

编后语

《陕西房产》杂志、科教网、和谐陕西新闻网经授权公布两部电话,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咨询和捐款:

0914-7586706(王梅秀宅电)                   
13152261700(王娟)
 
汇款地址:陕西省洛南县高耀乡高耀村正沟组110号/王梅秀 收    邮编:726106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