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瑞银陈敏兰:1997年危机不太可能重演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瑞银危机陈敏兰 2015-09-08 22:31:15
  陈敏兰: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投资主管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日益受到关注。全球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投资主管陈敏兰近日为中国证券网独家撰稿,她在《中国让投资者坐立难安,但不

  陈敏兰: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投资主管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日益受到关注。全球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投资主管陈敏兰近日为中国证券网独家撰稿,她在《中国让投资者坐立难安,但不太可能导致1997年危机重演》一文中写道:因中国而起的信心危机有些反应过度。1997年危机重演的可能性极低。

  全文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加强汇率灵活性的举措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自由市场倡导者的赞同,但是对于亚洲经济和投资者而言,人行选择的时机实在是非常之不佳。很多投资者将这一重要机制的调整视为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其他则解读为亚洲货币失去了锚点。人民币趋势性贬值将会对其他亚洲货币产生压力,有可能引发资本从该地区逃离。

  简而言之,中国让投资者坐立难安。中国经济规模达11万亿美元,占亚太区GDP的比重高达44%,中国需求停滞对其邻国的影响巨大。亚洲经济表现的确全面令人失望,货币也下跌。有些国家的家庭债务水平令人担心,如新加坡;有些国家则面临政治不确定性,如马来西亚。

  但是,与1997年金融危机的相似之处最多也就如此了。我们可以看出今非昔比,整个亚洲地区的抗压性大大增强。重要的是,硬通货外债与整体外汇储备的比例已经下降得多,使得亚洲国家资产负债表应对货币贬值的能力增强。同时,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也让央行不需要一有任何风吹草动就进场干预-这是造成1997年危机时该地区利率恶性上升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亚洲货币近期走弱大多是源于美元全面上扬以及预期美国将启动加息周期,而不是本地区基本面严重恶化。亚洲央行基本上将弱势货币视为有助于降低经济增长压力和经常帐不平衡。

  此外,我们并不认为此举是中国有意让人民币大幅贬值,或是中国经济急速恶化的迹象。在财政实力稳健且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以支持经济增长。在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后一周,央行再度出手,今年第四度降息,同时也调降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对亚洲货币以及投资的影响

  然而,人民币贬值的确让亚洲货币顿失中流砥柱。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上升意味着亚洲各经济体的货币也会跟着调整,尤其是中国的出口竞争对手。因此,部分亚币跌势更甚于其他货币。

  台湾地区、韩国和泰国在出口方面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相对密切,而且其出口与中国类似,因此这些经济体更有可能跟随人民币贬值而压低本币。新加坡的贸易也与中国相似,不过由于新加坡金管局以贸易加权基础管理汇率,新元不仅反映人民币因素,也会跟进其他主要货币的走势,如欧元和日元。

  印度卢比和菲律宾比索贬值的幅度也可能较小。印度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规模相对较小,而菲律宾经济是以内需为导向,也不容易受到中国进口需求放缓的影响。

  印尼和马来西亚都是中国的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国,但这两国货币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外资持有其债券的比例偏高,分别达到40%和50%。这使得一旦美联储开始2006年以来的首次升息--不是9月,就是12月,印尼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将特别容易受到外资减仓的冲击。

  全球而言,来自中国的偶发性震荡仍会让国际金融市场感到不安,特别是新兴市场。就全球股市而言,我们认为欧元区和日本仍最具吸引力,因其受惠于企业盈利改善和超宽松货币政策。

  在亚洲,鉴于经济基本面仍疲软且货币看贬,我们认为选择防御性较强的市场将能取得较好的表现,比如盈利增长高于区域平均水平的印度、防御性板块占比较高的新加坡以及大幅受惠于美国复苏的台湾。

  与此类似,全球债券资产配置中,我们偏好美国和欧洲高收益债券,与政府债券相比,此类债券能提供较高的收益率。在亚洲,高收益债券亦相对吸引人,这个类别多数为中资发行人,其借贷成本仍然可控,而中国境内充沛的流动性也能缓和人民币贬值的不利影响。

  基本而言,因中国而起的信心危机有些反应过度。虽然亚洲经济增长可能暂时无起色,但1997年危机重演的可能性极低。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