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福建省原宣传部长许彧青:以笔当枪 新四军里的“国际大记者”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福建省新四军宣传部长 2015-08-14 10:47:19
在许小毅的回忆中,父亲八十寿辰时,彭冲送了两句祝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许小毅说,这是父亲一生的写照,作为后辈,把他们的精神传承好,是责无旁贷的事

    科教网讯 许彧青简介:1913年出生,福建仙游人。年轻时参加地下党革命活动,后避居东南亚,教书、写作。抗战爆发后回国,参加新四军二支队,继续以新加坡《星洲日报》记者名义写稿,大力宣传报道中国抗战与新四军,任二支队《火线报》主编、新四军军部《抗敌报》主编等职。皖南事变后,二支队改编为六师十六旅,在该旅从事政工、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1996年逝世。

    在新四军二支队,有公认的“三大知识分子”,除了彭冲、谢镇军(郭冰爱人),就是许彧青。在新四军队伍中,许彧青很是引人注目,因为当时的他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新加坡《星洲日报》的记者。近日,人民网记者在福州采访了“大秀才、大记者”许彧青的女儿许小毅,听她讲述父亲以笔当枪的烽火岁月。

    许是家学渊源,许小毅文质彬彬,洋溢着书卷气。许小毅介绍说,父亲从小爱读书写作,年轻时即参加家乡的地下党,从事革命活动,后由于叛徒出卖,与组织失去联系,被迫到南洋,以教书为生,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向新加波《星洲日报》投稿,成为该报记者。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许彧青决心回国,本想奔赴延安抗日,后在厦门临时工委的介绍下,参加了新四军二支队。在彭冲、王直等老战友的回忆文章中,当时的许彧青显得与众不同,西装革履,背着一台照相机,很有大知识分子的气度。

    许小毅说,父亲的特长,很快被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发现,邓主任要父亲继续以《星洲日报》记者的名义采访写稿,宣传报道中国抗战,扩大新四军的影响。父亲采写了大量这方面的稿件,发往《星洲日报》,面向国际宣传中国抗战形势。

    许彧青的才华在新四军得到了充分展现。许小毅说,父亲后来担任二支队《火线报》主编,报纸办得有声有色,结果被新四军军部“挖走”,担任军部《抗敌报》主编。许彧青不分昼夜地动笔、动手,受到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的赞扬。

    许小毅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二支队一首上前线的战歌,以及后来改编成六师十六旅的《十六旅成立歌》,都是父亲作词的,父亲也因此被战友们称为“宣传教育家”。

    新中国成立后,许彧青在福建文教、宣传部门工作,周末不休息,下乡调研。许小毅是家中老大,常被父亲带着下乡。许小毅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父亲那代人真正做到了‘密切联系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不是套话,父亲那代人真真正正就是这么做的。”

    在许小毅的回忆中,父亲八十寿辰时,彭冲送了两句祝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许小毅说,这是父亲一生的写照,作为后辈,把他们的精神传承好,是责无旁贷的事。

来源:人民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