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人大毕业生众筹学费上哈佛:每人99元 已收5万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哈佛学费毕业生 2015-07-17 11:12:57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对话人物  99块和我一起念哈佛!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吴俊东拿到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名额,他在网上发起众筹,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来换取陌生人的资金支持。他承诺每周在

谈“众筹学费”:“会提供等价服务,觉得不值可以不买”

  华商报:你会分享给大家一些你在哈佛所学的课程吗?

  吴俊东:这怎么可能?我没有在任何场合说过我会把在哈佛的课程资料分享给大家。这是违法的。我所有的分享内容都是基于我自己的消化以及我的理解,基本上是我的游记,而且经过我的加工。

  华商报:怎么想到要搞众筹?筹备了多长时间?为什么要把价位定到99?

  吴俊东:最早是一个朋友向我建议的。然后经过几次探讨,还有几个老师和我一起商量方案。

  我花了整整一个月去筹备,我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模式让大家有条件地去收获更多的东西。但是我必须要设一个门槛,不能什么人想进来就进来。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学习者必须交一定的费用作为他的承诺,这样进来之后才会保证他的学习效果。

  华商报:那你觉得达到你想要的目的了吗?

  吴俊东:现在说还太早。我8月底才会第一次开始分享。这其实和市面上很多微信群讲座是一样的,只是我每周会和大家分享我的见闻、我的思考。其实我也去过很多地方做讲座,只是这次我把讲座的地点放到了微信。例如,我大二的时候去台湾大学做交换生,那个学期我走访了很多地方,在个人微博上也写了关于台湾和大陆课程对比反思的文章。我觉得本质上和我这次的分享是一样的。

  华商报:有人认为“众筹学费”是一种乞讨,违背了自食其力的价值观。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吴俊东:不是一个智力水平的问题我无法回应。众筹不是募捐,也不是公益,发起众筹的人会提供给出钱的人等价的服务,本质上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等价交换过程。所以如果觉得这个“服务”不值,完全可以不买。这是一个完全自愿的行为。

  谈后续监督:“我们内部会协商出一个机制”

  华商报:你的众筹方案提到了一些后续的同步分享许诺,这种许诺如何保证实施?

  吴俊东:因为顾客都已经加进我的群了,如果我表现不好或我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话,群内部的这些人自然不满意,交过钱的这些人都在我的微信群里,所有人都在监督我,几百人同时监督我,还怕没保障吗?

  华商报:你这次的众筹有第三方监督平台吗?

  吴俊东:没有。

  华商报:万一没有达到许诺,他们会有什么渠道来解决这个事儿?

  吴俊东:我会在我们内部协商出一个比较好的机制,也是我这两个月要做的事情。因为我8月底才会开学。这两天群里的人都在讨论群规以及该怎么运作的问题。

  华商报:你认为“众筹学费”这种模式有生命力吗?

  吴俊东:我不知道,所以我才要试验。我希望能顺利走过一个学期,来证明这个事情是不是靠谱。

  华商报: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还会选择众筹吗?

  吴俊东:以后能不能选择众筹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经历过非常严格意义上的众筹。我最开始想到用这个方案是想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钱绝对不是我最主要的目的。换句话说,我原来教两个月的课都不止这个钱。所以大家把众筹当做“讨钱”是非常无聊的。

  华商报:你怎么看待网上的争议?

  吴俊东:我的朋友圈和网上的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朋友圈里一共1000多个好友,几乎所有人都赞同我的想法。很多哈佛毕业的、人大毕业的师兄师姐加我的微信,向我表达支持。但这件事在网上一经渲染就变了。所以我也没有必要去一一回应。他们谈论的和我没有任何关系,那些人属于完全的看客,他们只会根据一些只言片语去做一些评判,我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在这上面。

  华商报:家人和朋友是什么态度?

  吴俊东:家人包括加入群的人都是好评如潮。

  华商报:后续有什么安排和计划?

  吴俊东:今年8月底我就会去哈佛上学。我也不希望成为名人,我只希望把我的事情做好,把学上好,把我想达到的教育目标做到,这就足够了。 华商报驻京实习记者丁雪

  以下为吴俊东撰写的自我介绍:

  吴俊东,生长于江西宜春,2010年本科入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在校期间,大一时带领团队在人大创立新光农民工工友夜校,项目持续发展数年并一直传承至今,曾两度荣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激励行动”年度十佳资助项目,并获评“感动人大”,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广泛专题报道。同时,大学期间跟随“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在全国各地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大二赴台湾大学交换半年,期间积极参与台湾各地社会发展运动,并在个人主页上撰写数十篇关于台大学习和台湾社会的见闻与思考。大三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办公室社会与经济合作部担任实习研究助理,后任教于新东方北美考试部。

  2014年毕业后全职在著名非盈利民间教育智库21世纪教育研究院担任教育政策研究与倡导官员,负责过“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倡导”等项目,接触大量地方教育改革者的感悟加上之前四年平民学校的创办经历让我将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和教育改革作为人生使命。工作中感到深造的必要,所以同时申请美国公共政策和教育政策研究生,2015年3月最终幸得凭借优异英语(精品课)成绩和相关经历与求学目标被哈佛大学录取,将于2015月8月赴美进行为期两年的全日制学习。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