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新起点创新绩
推出精神文明“八大工程”
自1996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18年来,西安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
这期间,西安曾推出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八大工程”,提出培育“四有”新人、创建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市民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市组织开展“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教育管理整治活动,集中解决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为,市民在文明举止、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秩序等方面明显进步;还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持续开展城市“古新分治”、在保护和恢复古都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形象、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奋斗,西安各类创建活动稳步推进,1999年成为首批命名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11年被明确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志愿服务组织达3062个志愿者达77万人
通过深入实施“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行动”,完善“信用西安”信息平台,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评选表彰“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之星”,树立了一批诚实守信先进典型;坚持开展“学雷锋、三关爱、大西安全城联动”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志愿者达到77万人,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达到3062个。
创文工作推动了西安的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去年9月6日,南门文化广场正式开放,“一轴三楼三广场”及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向市民亮相。“美丽西安摄影作品展”,用图片讲述了中国梦的西安故事;西安创作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纪录片《浐灞长歌》等作品在央视播出;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电影《百鸟朝凤》、《冲锋号》入选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申报名单;歌剧《张骞》、话剧《明天》在北京展演受好评;200多幅户县农民画公益广告作品入选全国公益广告库,并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
坚持每年投资100多亿元城建资金
从2002年开始,西安市坚持每年投资100多亿元城建资金,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城市形象日新月异。
通过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新建、改造、提升“5大引水源、7块湿地、10条河系、28个湖池”,城市生态水面增加至7.6万亩,湿地达6506亩,实现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市绿化”工程,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治污减霾工作,拔烟囱、拆锅炉、治尾气、降扬尘,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关闭“十五小”,建设污水处理厂,市域内河流水质逐年稳步提升。
每年实施惠民实事,解决交通、住房、教育、卫生、食品、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的实际问题,化解“出行难”、“住房难”、“就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群众生活难题,织密民生保障网。
以“五项重点工作”为代表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如今的西安,文明风尚深入人心,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以“五项重点工作”为代表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渭北工业区从201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成为西安工业经济的重要引擎,逐渐显现出城市经济全新增长极的喜人风貌,全面进入建设发展的“快车道”;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西安市民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致,美丽西安也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山水依托;围绕“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以未央宫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不遗余力地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并通过恢复湿地景观、大面积植绿等措施,优化城市生态系统;西咸北环线、西临改扩建、渭玉高速三条高速公路预计2015年年底将全部建成通车。记者张艳芳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