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一百天 首师大附小家长萌娃齐上课(组图)
中国网12月11日讯(记者 孙洁)某卫视热播的《一年级》节目讲述的是一群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生活故事,从学生、老师、学校、家长多方互动中来探讨一年级启蒙教育这个严肃而又至关重要的命题。那么,开学一百天后的一年级小学生到底如何上学的?昨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开放校园和课堂举办了主题为“一年级一百天”父母陪伴日活动,让近百名家长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体验学习,以校园参与者的角度全程多角度了解孩子的学习。
图为学生在做课间操(摄影/中国网 孙洁)
“一年级的一百天” 家长走进教室与萌娃们一起上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长与学校搭建教育的桥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细节和整体发展,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成效。
图为课间操结束后学生排队回到教室(摄影/中国网 孙洁)
走进一年级10班的美术课堂,只见家长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小板凳上,聚精会神的跟孩子们一起听课。美术老师通过讲“找妈妈”的故事先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并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将“点、线、面”知识揉入层层递推的问题中。限时小任务穿插于课堂之间,班里的学生四个人一组共同协作来完成,只见孩子们在拼出蜗牛壳的图案中,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用手工材料快速完成任务,并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可以说这饱满又精彩的课程安排,让孩子们处在快速思考当中,充分激发出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图为英语课堂上学生们通过互动学习新单词(摄影/中国网孙洁)
语文课上正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只见崔玲老师不仅教孩子们知识,更注重能力和情感,注重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训练。她让孩子们读诗歌,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在下面点上点,用喜欢的方法学会这个字。还注重同学间的互相教育,如组内讨论,组长分工,在组和组的竞争、加分、汇报等过程中,让孩子们懂得了合作与进取,责任和荣誉。
在数学课上华老师用直观的教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将孩子们的思维训练层层推进,听课后的家长告诉记者:“在课堂上,我能感受老师的爱,正是这种爱和爱的教育渗透,才使得我们的孩子们发生百日巨变。”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孟祥兰副校长向记者介绍说,“一年级一百天”父母陪伴日活动期间,家长可以实地了解上课情况,包括课间操和晨诵。“像学生下课上厕所是否排队,见到爸爸妈妈是否问好,是否给爸爸妈妈也接水喝,这些细节家长都能看的到。开放校门让家长走进来,老师和家长可以增进沟通。”
图为美术课上学生开始绘画创作(摄影/中国网 孙洁)
据孟校长介绍,首师大附小柳明校区目前三年级两个班,二年级四个班,一年级三个班,一共九个班360个学生,2012年正式开始招生。目前已在组建小小爱乐乐团。从开学到现在,这是第五次家长参与的活动,此前已举办“开学第一天”、“爸爸家长会”、“妈妈家长会”、狂欢节等,接下来还将举办新年音乐会、学校和班级的新年联欢会等精彩活动,可以说,一年级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惊喜连连。
图为一年级10班的学生在画画(摄影/中国网 孙洁)[page]
百日成长仪式 家长为孩子读一封信
一年级11班孙同学说“学校里我会跟保安叔叔和老师们问好,买东西时跟售货员阿姨道谢,楼道遇到人多时会礼让别人先行,吃饭时会帮助别人分餐,每天感到特别的快乐,我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一年级11班的潘同学说:“在这一百天里我收获了知识、欢乐和友谊,并努力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的进步也越来越大,要继续向他们学习。”
图为学生收到老师和家长给自己的一封信(摄影/中国网 孙洁)
一年级9班的赵同学说:“由于家距离学校远,为了坚持晨诵,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定制了3个5分钟计划,保证做事不磨磨蹭蹭,但是做起来不容易,但是我坚持下来了,现在我每天拥抱晨曦,用优美的诗歌、美妙的诵读开启一天快乐的学习之旅。”
百日成长仪式上,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收到了家长和老师的一封信,一位学生的妈妈现场朗读了给孩子的信,她说:“刚开始的入学还有点小调皮,但是爸爸妈妈和老师都相信你不是个坏孩子,只是没有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百天来我们发现了你的变化,在学校里跟同学融洽的相处,回到家中也会帮爸爸妈妈干活,这一切跟你的努力分不开,也离不开背后默默帮助你的老师。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希望你能热爱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妈妈相信你能做得到。希望今后你能做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并健康快乐成长。”
图为百日成长仪式上一年级学生分享一百天的成长变化(摄影/中国网 孙洁)
现场某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我参加了入校百日家长培伴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非常高兴和欣慰。学校在百日之间,竟然将这些懵懂少年培养得这么有礼貌、有秩序、有团队意识和強烈的求知欲,真的堪称神奇。透过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听过优美、铿锵、令人向上的晨诵,再看看课堂学习,我了解了神奇的缘由。”
图为首师大附小柳明校区孟祥兰副校长与学生一起跑步(摄影/中国网 孙洁)[page]
好教育在于注重细节 用“三个工程”培养有梦想有爱的孩子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我就是唯一的那一片。”孟校长通过引用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名言告诉记者,突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必须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让生命的每一天都精彩。
图为有舞蹈才能的学生带领大家活动(摄影/中国网 孙洁)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希望孩子们在学校要“亮眼”、“挺胸”、“笑脸”。孟校长向记者阐述其中的精神内核,“亮眼”工程即不近视比得一百分更重要,从内在来讲就是眼睛里要有智慧,培养孩子多读书的习惯,并让孩子带着想法来上学,自发的学、自由的玩。还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决定和选择,给孩子发挥自己的舞台;“挺胸”工程即孩子的形象好,从内在来讲要有自信,让孩子长本事。这就需要学校和课堂要精细的安排每一天的内容,每一个细节都要看重。“笑脸”工程即面带微笑,让孩子内心要有爱,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要爱自己,爱自己的家,爱同学、老师和班集体。
图为家长与学生一起跑步(摄影/中国网 孙洁)
“因为我们校区小,那么就要小中见精,不仅要关注到整片森林的郁郁葱葱,还要关注到森林里每一个树木的茁壮成长”孟校长说,教育在于细节,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而这些细节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在她看来,中国的好教育就是每个孩子都特别喜欢这所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学校的生活。希望每个孩子从这所学校走出去以后都有梦想,有激情并热爱生活,做一个品德高贵、学识广博的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