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线教平:不可轻视“学霸学渣”的“标签效应”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不可轻视标签学霸学 2014-01-14 12:25:42
近日,在我国不少中小学校,一组依据成绩划分的“阶层标签”悄然登场并从“学霸、学民、学渣”的三足鼎立之势发展成“十项诠释”的等级体系——“学魔、学霸、学神、学痞、学民、学弱、学渣、学残、学沫、学水”。

    近日,在我国不少中小学校,一组依据成绩划分的“阶层标签”悄然登场并从“学霸、学民、学渣”的三足鼎立之势发展成“十项诠释”的等级体系——“学魔、学霸、学神、学痞、学民、学弱、学渣、学残、学沫、学水”。此番架势无不渗透着无厘头的黑色幽默,成为学生间自嘲的新内容。

    但倘若借此“神器”让周边同学“对号入座”,人为地在班里发动“三六九等”的细分工作,那就万万不可等闲视之了。其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学霸学渣”现象引发的“贴标签效应”潜移默化中会成为学生平等、团结、友爱相处之道的“杀手锏”。

    单以名列“榜眼”之位的“学霸”为例,并非所有学业佼佼者都会因此心花怒放。从词源上考究,最早的学霸并不是什么好词,而是完全的贬义,比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青楼市探人踪 红花场假鬼闹》中曾出现过这个词语:“其时属下有个学霸廪生,姓张名寅。”可见,在古代,那些仗势欺人、刁泼无赖的生员,被人们称为学霸。而发展到现在,学霸已然是一个中性词,甚至略带褒扬意味的词语了,它指的是“那些学习刻苦、多才多艺、成绩非凡的‘高智商’人物”。

    乍听之下,如获“学霸”称号定是神气十足、众人艳羡。暂不论自封“学霸”内有的自嘲或激励之意,别人封你“学霸”就一定是好事吗?不久前,某媒体一项“你想不想变身‘学霸’”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四成的人并不乐意当学霸,五花八门的原因中又属“心理压力大”、“影响同学关系”和“并不一定适应未来发展”比率颇高。可见,由此带来的心理包袱让部分人宁愿只做一名稳中求进的普通人,而不想每天在别人“霸”的字眼与眼神中拼命维持形象,成为“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学业上颇有景色的优秀生尚且有这样的感受,更何况某些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了。纵观“十项诠释”等级体系里的“学弱”、“学渣”、“学残”和“学水”,其“弱”、“渣”、“残”、“水”的字眼本身就带有某种程度的攻击力与伤害性。古人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间应互相尊重,这些词可作为课余、室外放松式的一种调侃,但用此像外号一样传播开来并让同学“对号入座”,定是一种不友好的表达了,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稚嫩的心灵。

    上述现象究其根源可归结为心理学中的“贴标签效应”。它是一种给别人贴上某种“标签”,从而容易导致此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说法。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效应,细致说来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很容易使孩子自觉不自觉间趋同于划定的类别,限制了心理自然地成长过程。由此推之,当一个孩子在跟同学朝夕相处间反复被说成“学渣”、“学弱”、“学残”,长久以往难道他不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交往的热情和进步的动力吗?

    教育以培养健全人格的公民为目标,培养孩子“成人”的重要性应远远大于“成才”,而“成人”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尊重和善待周围的人。返归现实,人们似乎历来重视教与学的关系,却很少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教育。其实,学生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应给予充分地重视。因此,无论“学霸”还是“学渣”式的自嘲或是调侃,一定要发自内心地把它当作一份别致的礼物,带给自己或他人的是快乐,而不是难过……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