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新中国教育出版开创者和奠基人

记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副总编、教育家、教材出版家、活动家、诗人皇甫束玉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新中国教育出版开创者 2013-05-17 18:04:23
皇甫束玉(1918—),原名瑾,字叔瑜,山西左权人。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党委书记兼副社长、副总编辑。

皇甫束玉
   
  文/特约撰稿 魏锋
  
  【阅读提示】:皇甫束玉(1918—),原名瑾,字叔瑜,山西左权人。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党委书记兼副社长、副总编辑。1937年参加工作,曾任左权县《抗战报》社编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教材编审委员。此后一直从事教育和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1946年编著了《初级新课本》,与人合作编纂了《新辞典》。1949年主持编写了华北农村《民校识字课本》。1954年,周恩来同志亲自签发任命书,36岁的皇甫束玉出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以后的近三十年,他先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副总编等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主持全国高等学校通用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1987年获全国出版界首届韬奋出版奖。离休后,参与编写审定《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副主编)、《中共左权县简史》、《左权县志》、《左权县文化志》、《左权县民间歌曲选集》等20余部书籍。自著出版《束玉吟草》、《凌晨集》(诗集)、《束玉日记》、《束玉文存》、《束玉信札》等诗文集。1989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老有所为精英奖”。他从事诗歌创作近80年,发表作品千余首,为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曾任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从1997年出版诗集《丁丑杂咏》到2012年的《壬辰杂咏》,每年都坚持编印一本《杂咏》。他13岁开始写日记,至今坚持了80年,在2006年11月第三届日记与日记文学论坛上获“全国日记写作与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2009年,经“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评选组委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定,荣获“新中国优秀出版人物”称号。
  
  “新中国教育出版的开创者和奠基人”2012年5月20日,在晋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皇甫束玉文化教育艺术馆”在开馆仪式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副社长郭戈高度评价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副总编,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教材出版家、文艺活动家、诗人皇甫束玉。
  
  1月28日,笔者再次收到95岁高龄皇甫束玉老师2012年日记体著作《壬辰杂咏》一书,诗歌、书信、文存、家信等还是保持数年来不变的风格。2000年9月,在炭店初级中学任民办教师的我,作为创办了校史上第一个文学社——蒲谷文学社那时起来,皇甫束玉老师13年间我们一直书信并未间断过,皇甫束玉寄信题词鼓励我:坚守梦想,实实在在地工作,实实在在地学习,勤于写作,勇于探索,有志者,自会收到成功的喜悦……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让我们再次走进新中国文化教育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皇甫束玉老师的世界,感受他的“大爱”教育。
  
  峥嵘岁月临危数 矢志不移守信念
  
  1918年5月20日,皇甫束玉出生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由于从小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父亲教他读《四书》、《诗经》等一类古籍,因此,在报考省立高等小学校时,自认为十拿九稳的他把行李卷都带去了,谁知考试成绩排名在后。他的算术试卷打了零分;作文试卷也是经过一番议论的,因为他写的是文言文。学校经过一番讨论后,认为他可以造就,于是他被“破格”录取了。
  
  这是一所贫民学校,由于不花钱,又是省立的,按现在的说法是“重点学校”,所以皇甫束玉把它作为报考的“第一志愿”。住贫民学校的确很苦,“40人睡一个大炕,地上放两个大尿罐。伙食很差。”尽管如此,他还是感到学校很好:“老师课读很严,师生关系甚好,思想很活跃,心情很愉快。”当时有亲戚问他要不要转学到美国教会办的育贤学校,他回答:“洋人办的学校我不上,我爱我的贫民学校……”
  
  1937年,皇甫束玉考上太原成成中学读高中。刚刚交上学费、办好手续,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原进入战争状态,空袭紧张,同学们跟随薄一波的牺牲救国同盟会转战吕梁,他因护送病重的哥哥返乡而滞留太行。他未能就读成成中学,同时,他也为没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革命武装斗争而“引为憾事”。后来,八路军来到他的家乡,他就地参加了革命。
  
  1937年参加革命的他,算得上“三八式”干部了。他所熟识的“三八式”干部,大都是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或次年入党的。而他直到1944年才入党。原因在于他不知怎的上了国民党的名单,背上“国民党党员”的嫌疑。
  
  在接受党组织审查和考验的5年当中,他“焦虑、苦闷,委屈、失望的心情难以和外人道也”。但他始终感到党组织对自己是关心的、信任的、重用的,也知道党组织在积极调查,一定会认真解决他的问题。这天终于来到了。“1944年7月某日,接到党组织通知,我参加了中共左权县委会议。会上说我的问题已搞清楚。经过5年考验,我终于加入了党的组织。”
  
  皇甫束玉说,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国民党问题”又起轩然大波。直到这时,他才明白自己是怎样背上这个“黑锅”的。“组织上为此作了大量调查,终于在山西太原查到原辽县党部书记长的交代材料。他为了向省党部交差,编造了辽县国民党员名单,把他们并不认识却很知名的人列入名册。其中提到我,说:皇甫瑾(我当时的名字)是辽县有名的小秀才……”由于找到证据,党组织对皇甫束玉的“国民党问题”作了彻底否定。
  
  从1944年7月入党那天起,皇甫束玉就参加了左权剧团的党支委工作,以后一直做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处长。1955年3月3日,他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继而任研究室主任,直到担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兼副社长、副总编辑等职。人们说,他的贡献“有高校学生手中的教材为证,高等教育出版事业应该为他记上浓重的一笔”。1987年,皇甫束玉获得中国出版界最高荣誉奖——首届韬奋出版奖。以后又获得国家教委“老有所为精英奖”;2010年获得“新中国60年100名优秀出版人物奖”……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皇甫束玉就被称为“从太行山走出的文化人”、“晋冀鲁豫边区新一代青年诗人”。他曾创作大量新民歌、新戏剧服务全民族的抗战。1942年,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血洒太行,皇甫束玉以对日寇的刻骨仇恨和对我党高级将领的无限缅怀,谱写了一曲融哀思与决心为一体的壮歌《左权将军》。这首风格朴实的歌曲几乎一夜之间唱遍太行,唱遍晋冀鲁豫边区,至今仍为山西和河北人民所传诵。
  
从1997年出版诗集《丁丑杂咏》到2012年的《壬辰杂咏》,每年都坚持编印一本《杂咏》
 
  血汗谱写大情怀 尽散预热夕阳红
  
  2005年11月15日,皇甫束玉的妻子李淑贞不幸离世。2007年5月,《诗画情缘——束玉淑贞的六十年》出版。作家刘红庆在书中写道:“李淑贞在的时候,皇甫束玉用青春、血汗谱写的多是大情怀,是与他的理想一致的情怀。他还写两个人的亲情、家人的亲情,写的是温暖。但是李淑贞走后,真的悲凉才从诗行里凸显了出来……”
  
  提起皇甫束玉,许多人都敬佩他的精神和毅力。80多岁的雷震一说:“他炽热的胸膛经常满装年轻人的火苗,思想前瞻,自信不减。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90多岁还是一切依然:依然天天写日记,依然天天锻炼身体,依然天天读书学习,依然天天作诗绘画,依然上老年大学,依然参加社会活动,依然来信必复,依然年年出《杂咏》,依然……”
  
  人老了如何乐观地生活,灵魂怎么安放?皇甫束玉用自己的生活作了很好的诠释。雷震一说,有一次,他到北京看望皇甫束玉,刚进门就得知对方赶在他到之前做了3件事:一是清明时节寄语李淑贞的散文诗,二是给一本书写了100处近万字的批注,三是为抗战前的山西八中提供回忆材料。讲起第三件事,皇甫束玉对他说:“当年几百个同学,现在活在世上我知道的只有4人,这件事我不做谁做?我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做得非常认真,连校址、校门、校舍、校园都绘了寄去,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席话让雷震一感动得几乎掉下眼泪。
  
  “一个人只有恪尽己责,才算一个真正的人。”雷震一感慨道,“皇甫老对有助于他人的事情,都尽力为之。这是道德,这是修养!”
  
  作家刘红庆说:用怎样的词最能概括皇甫束玉的人品呢?“我选来选去,选出一个‘无我’。皇甫束玉对自己只有一个宗旨:有求必应。只要你用得着他,只要他能做到并且不违背他做人的原则,他一定办得叫你一万个放心。单是离休以后的二十几年,他没有清闲过一天,各种各样的书稿堆积在他的案头。他拖着多病之躯兢兢业业地为人作嫁;各种各样的写作任务找上门来,他抱着责任与义务,像年轻人一样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皇甫束玉当了大半辈子出版社领导,自己出书时却坚决自费。
  
  皇甫束玉最害怕麻烦别人,他分赠亲友的诗作虽然全部是复印以后装订成册的,可从来没有用过单位的复印机。
  
  雷震一说:皇甫束玉淡化金钱,也淡化生死。他在2008年《戊子杂吟》中说:我有“四个该死”,其中一个是“90多岁的人了,还不该死?”他说“该死”并不是愿意死,而是为了卸下这个包袱,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一些。
  
  皇甫束玉还有一件经常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撰写唁电和追忆文章。他的同代人一个接一个地走了,面对刺激和悲哀,他的生命意识反而更加强烈。“人家走了,我还活着,为什么不活得更好一些呢?”
  
  “日走万步,勿忧勿怒,少荤多素,用脑适度。”这是皇甫束玉的“养生座右铭”。他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登出去,以期更多的老年人领悟到“只有时间加健康,生命才是有价值的”。他说:“人们常用‘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这句诗来形容老年人的宽阔心境,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不能只看傍晚,如果看到清晨光芒四射,朝阳喷薄欲出的景象,不是会更加欢快和鼓舞人心吗?今日中国,新人辈出,事业欣欣向荣,就好像红日东升,我为此深感快慰,喜成两句诗:莫嗟夕阳短,旭日出东方……”
  
  “春蚕丝尽何曾死,化作飞蛾育后昆。”皇甫束玉认为,春蚕没有死:“蚕之为物,很小很小。但春蚕不仅抽尽生命之丝,为人间增添锦绣,还要忍痛化蛾育后昆,其精神很大很大。春蚕精神自古伴随那些甘于奉献、不知老之将至的人们的旅程;今日更激励着我们不仅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奉献到老,把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留在人间。”这句诗和这段话是皇甫束玉对生死哲学的最好解释,也是他岁逾九秩却年轻依然的最好见证……
  
1月28日,作者收到95岁高龄皇甫束玉老师2012年日记体著作《壬辰杂咏》一书


皇甫束玉为作者著作题词


 
  师魂不老道长尊 红烛照人报桑梓
  
  2012年5月20日,“皇甫束玉文化教育艺术馆”在晋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馆。开馆仪式上,晋中高师向皇甫束玉先生颁赠收藏证书。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发来贺信,教育部老干局局长史丽荣、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苏雨恒、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副社长郭戈、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林玉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文科、市政协主席张春生等领导出席仪式。左权县相关领导、皇甫束玉先生的亲朋好友也到场祝贺。
  
  皇甫束玉的老战友、著名语文教材出版家、诗人刘征,挥毫题写了馆名。教育部原副部长杨蕴玉发来贺信:祝束玉同志文化教育艺术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和人教高教两出版社的慷慨捐赠能为晋中的文教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段存章认为,皇甫束玉是太行山上的一座金矿,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传承好是后人的责任。把皇甫束玉民歌《四季生产》改编成小花戏并在全国大赛中获金奖的晋中舞协主席李明珍感慨地说:“从皇甫老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各种不同的东西,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教育。”
  
  “皇甫束玉文化教育艺术馆”馆经过5年精细筹备,现藏有皇甫束玉所捐图书2404册,以及他与夫人李淑贞的书画作品123幅,历史资料53种103件,实物5件。还有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捐赠的图书4000多册。馆内分为琴、棋、书、画四个板块:“琴”,记载着1935年至1948年间,抗日战争时期,皇甫束玉先生在太行山上在教育、文化、宣传、戏剧等多方面的工作,这一时期,皇甫束玉在“用民间艺术启发太行民众投身火热新时代”,他创作了大批主旋律作品,《左权将军》之歌,新花戏《住娘家》、《四季生产》等就形成于这一阶段。“棋”,记载着1949年至1960年间,皇甫束玉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足迹,这一时期,他在“用政策法规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建设新中国”,这里保存有时年36岁他出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一职时,周恩来总理签发的任命书,以及1959年,出任教育部研究室主任之后撰写的大量调查研究和指导性文件、报告,他名副其实地参与和见证了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书”,记载着1961年至1982年间,他为高等教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1961年,他出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当时社长是叶圣陶,他组织编辑出版高校教材。1965年元旦,国家重建高等教育出版社,他出任党委书记兼副社长、副总编,不久后,因政治运动接踵而来,他并没有能够把全部精力投放到教材建设上。直到1977年邓小平复出亲自抓教育,才由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把他从安徽放行,回京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筹备工作,主抓高校教材建设。因此,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次重获新生的见证人。“画”,记录了1983年5月,65岁的皇甫束玉从任上退下来后,“用传统文化感化晚辈学子接受红色价值观”的足迹。据教育业内专家评价,该馆体现了皇甫束玉立足民间、立足工农、立足专家、立足传统的教育艺术理念,可以引领后人在新形势下研究好教育自身的规律,创造性地开辟教育新天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