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宁陕县大山深处的好媳妇陈萍桂 赡养抗美援朝英雄老父亲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宁陕县好媳妇陈桂萍 2013-05-03 11:00:22
文/张中奇 郭敏 王志勇

文/张中奇 郭敏 王志勇

在宁陕县省政府办公厅扶贫帮困点皇冠镇兴隆村,一个年逾五旬的普通农村妇女陈萍桂和她的丈夫用他们那淳朴、善良的赤子之心,为九十一岁的老公公和两个残疾哥哥及三个儿女撑起了一片晴朗而幸福的天空。阳春三月的秦岭,春寒料峭。本报记者有幸同省电子政务办工作人员一行,驱车一小时后,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间碎石便道,走进了皇冠镇兴隆村,倾听她的心声。

    路边几间土木结构的平房宽敞、整洁,屋顶炊烟袅袅。女主人陈萍桂见来了客人走出来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就坐。当慰问的同志送上慰问品并介绍了我们后,女主人很和善地说:“你们年前刚来过,年还没过完又跑这么远的山路来看我们!真是太费心了,感谢政府的关怀。”与此同时,她那历尽沧桑的脸上依然洋溢着无比幸福的喜悦,一双长满了老茧的双手清晰地烙印着生活的艰辛。

         新婚燕尔放弃优越的生活回到大山深处的娘家

     在交通不便、信息落后的山区,她及她的丈夫徐荣军克服种种困难,时时刻刻都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希望的乐观精神,强烈地感染着我们,使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他们那鲜为人知的艰辛岁月。

    傍晚,忙了一天的陈萍桂终于可以坐下来了。夫妻俩向记者们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了他们三十多年来不平凡的人生坎坷!

    陈萍桂现年五十岁,丈夫徐荣军现年五十四岁。他们告诉记者说:1981年冬天,徐荣军从镇巴县老家来到了宁陕县皇冠镇务工,期间两人相识。逐步接触后,产生了好感,第二年陈萍桂嫁给了徐荣军。婚后她随丈夫来到了镇巴县。镇巴县的生活条件比陈萍桂娘家优越很多,二人生活得有滋有味。正当幸福的生活开始起航时,陈萍桂娘家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陈萍桂的父亲去逝多年,姐姐远嫁外地。还沉浸在蜜月期的陈萍桂、徐荣军夫妇听到消息后,二话没说就直奔宁陕县娘家,照顾无所依靠的母亲和两个身患智障的哥哥。他们无微不至的精心呵护也没能打动苍天,不久无情的病魔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那是一九八二年的冬天,他们忍着悲痛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已是身心疲惫。可祸不单行,这时又从镇巴县婆家传来了徐荣军母亲突然病逝的噩耗,夫妻俩又急匆匆地赶回了镇巴县婆家,料理丈夫母亲的后事。短短七天两位亲人的离去,给两人的内心带来了沉重打击,这个冬天也成了他们人生中最沉痛的岁月。

   一边是生活条件优越的镇巴婆家,一边是两个身患残疾的哥哥需要护理,而两个家庭的重担和对生活的希望全都压在了他们夫妻俩的肩上。在亲情和爱心的驱使下,夫妻俩放弃了镇巴县婆家优越的生活,一如反顾地回到了宁陕深山条件艰苦的娘家。回到了宁陕县深山这个仅仅有八平方米的土坯房中,当时家里仅有二十斤玉米、两床棉被,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更不用说有吃饭的饭桌,夫妻俩把楼上安排两个哥哥居住,楼下八平方的房间一半做卧室一半做厨房,在火炉旁支起了锅,就这样慢慢地生活着。”

       怀着身孕的她用背篓背土筑起新房

     陈萍桂告诉记者说:“1982年至1983年是我们家最艰苦的时期,当时一年人均口粮只有不到四百斤,主粮是玉米。而且我们这里没有通电,加工粮食主要靠石磨来加工。白天我们夫妻俩要上坡地干活,晚上回来再轮换着慢慢磨玉米。家里因养活着两个智障、失去劳动能力的哥哥,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只好到山里采野菜来充饥。幸好政府经常给我们发放救济粮,但也要到离家三十五公里的皇冠镇粮站往回背。山路崎岖难行,每次往返都需要两天时间。为了缓解家里的住房紧张,我们商定在土坯房旁边准备盖一间小房。那时我正怀着身孕,背着背篓从一百多米的地方背土回来筑墙,一天下来累得我腰酸背痛。但生活中有苦也有乐,1984年我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儿子的到来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活力和希望,我们夫妻俩更是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着。一边要照理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还要养育儿子,吃苦受累已是家常便饭。经过我们夫妻几年的辛勤劳动和省吃俭用慢慢有了些积蓄,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帮助下,1986年我们盖了自己的新房子。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1987年我们的女儿又出生了,平时忙里忙外,既要照顾两个身残智障的哥哥又要带两个孩子,经常是拉一个,又背一个带到山上去砍柴,还要务庄稼。农闲时我还要在村镇附近干点零活补贴家用,生活得既简单又充实。而最让人心焦的事,就是当孩子病的时候,因村子离镇上的卫生所还有七十多里地的山路,背着他们辗转爬几座大山,让我们疲惫不堪。1991年小儿子出生,家庭的负担又加重了。那些年三个孩子先后都上了学,每周的生活费都好几十元,还要给远在镇巴的老父亲按时寄钱,每个月都得精打细算,多亏有政府的救济和关爱,我们的吃粮有了保障。”

     当记者问大儿子现在在干什么时?陈萍桂说:“我们让大儿子到城固县去给人家当上门女婿去了。”记者问:“你家劳动力这么缺,为什么让长子去给人家当上门女婿?”夫妻俩回答说:“虽然我们家缺劳动力,但大儿子如果待在深山中连个对象也没人给说,所以我们就让他去当上门女婿,也是对他自己命运的改变”。记者问:“那女儿现在在干什么?”夫妻回答说:“女儿师范学院毕业后在西安打工,小儿子高中毕业后在成都打工”。她把对儿女的爱浓缩成对他们的希望,无论家里有多困难也要支持他们到外面去发展 。接着她激动地说:“2005年在县政府的关怀下,我两个哥哥成了五保户,现在国家每月按时给我们发放救济金,还经常来看望我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捉襟见肘依然担负起赡养英雄父亲的重任

      2006年徐永军的大哥去世,三弟去城固县当了上门女婿,老公公顿时无人照料。陈萍桂的老公公早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时已年事已高。陈萍桂想孩子的爷爷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只要我们夫妇稍微有一点点能力,就绝不能让他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何况我的丈夫这么多年来为我们这个贫苦的家庭已付出了太多太多,即便不是这样我也应该挑起这份担子,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能够内心的平安。夫妻俩决定把老人接到宁陕县来,老人先是不肯来,在他们的反复恳求下老人终于同意了。来到宁陕后,在夫妻二人的细心照料下,现年91岁的老人身体健康、红光满面,显得格外精神。记者又问:“政府已将你的两个哥哥列为五保户,你们为什么不把他们送到敬老院去”?夫妻回答说:“政府部门多次来做工作,敬老院的条件也很优越,但我的两个哥哥不愿去,他们已习惯了这个家,我也舍不得离开他们,就是再苦一点我们也要团聚在一起,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生活里有数不尽的欢乐,爱在这个家里已经永远扎了根。来路坎坷,但岁月静好。

     陈萍桂说:“2011年我二哥陈平科背上长了大瘤子,当时如不及时送县医院就有生命危险,而从我家到县城还有五十多公里山路,因不通班车,我老公只好骑摩托车送二哥去县医院。手术后他身体也恢复了健康,政府也给我们免了所有的医疗费用,减轻了我们一家人的压力。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家修建了香菇培植大棚,一年也能有五六千元,政府还让我们移民搬迁,我们感到很欣慰,更美好的生活就要来了,谢谢政府多年来对我们的大力帮助。”

    大雪无痕,大爱无疆!陈萍桂和徐荣军艰难而温暖的人生历程,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所有人。三十多年来,她勤劳、质朴、无私奉献,始终把爱心、责任、作为自己永恒的人生信念。她的赤忱、她的美丽不仅温暖了他们三个家庭的几代人,也照亮了我们时代的旅途。

    临别时,我们衷心地祝愿她的大家庭永远快乐、幸福、美满、如意。也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岁月静好、和和美美。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