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贤良做客人民网都谈了些啥?
![]() |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厉姣)今天上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任贤良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在谈到陕西制度化办理《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经验时,他表示,在网络问政方面,陕西不是等着有舆论事件了、有网络舆论事件了才去重视、才去处理,那样不利于形成制度化,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任贤良说,陕西省无论是从网络机构的设置上、从人财物的投入上,还是从舆情的分析和重视上、对网民意见的回复上,都有一套制度化的建设。陕西省的互联网领导小组办公室、舆情中心、领导批示、查处落实情况,都有一套制度化、规范性的做法。
在访谈中,任贤良认为,领导首先要学会倾听网民声音。他举例说,陕西省领导重视网络问政,省长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亲自过问,亲自浏览,并做出批示。陕西省通过网络问政,解决了不少的问题。
【文字实录节选】
[任贤良]:大家都知道,陕西作为一个后发的西部省份,这些年特别是在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以来,陕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过去讲陕西是尘土飞扬,现在到陕西去看,陕西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陕西的退耕还林,这些年在全国是排第一位的。陕西的苹果,无论它的数量还是质量,现在在全国都是第一位。它的林业、畜牧业发展非常的快。再一个是陕西的基础设施建设,陕西地处中国大地的原点,由于它的区域位置也非常重要,北京的时间实际上就是陕西的时间,授时台实际上是建在陕西的。
[任贤良]:陕西这些年的发展非常快,两年前,2010年,GDP的总值已经突破万亿,只有3700万人口,不到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年,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有力的引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有力的引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奋斗,已经从全国排名第21位、22位进入到第17位,今年还可能再往前移一位,它的财政收入要排得更靠前一点,因为人口相对少一些。正因为它是后发的省份,它要追赶,要跨越式发展,甚至拐弯超车,它的矛盾和问题,进入矛盾的多发起和问题的突发期。
[任贤良]:这几年,新闻舆论事件也好,媒体的关注度也好,对陕西就比较多。我们书记、省长,省里面的领导,对这个事情高度重视,包括我去给省委中心组介绍情况,介绍到领导干部怎样面对新兴媒体,给我们各级干部做这方面有关的报告。从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到各级部门,对网络问政这块,大家也是在吃一堑长一智。这些年陕西的许多事情,我们也不回避,也不避短,包括你可能也知道陕西当年“周老虎”的事情,包括后来最近一系列出现的这些事情,促使大家非常关注在网络问政反映出的这些情况。
[任贤良]:我们赵省长对这个问题就更高度重视了。他专门在省政府下面设立了一个网络问政办公的机构,搜集网上的舆情,关注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把这些问题搜集起来以后,他每天几乎都要亲自浏览、过目,去处理网上这些网民集中反馈的一些问题。包括人民网也做过报道反映,帮助农民工去讨薪,帮助一些流浪儿童助学,都是网络问政的一个具体的体现。因为从省里面的主要领导重视这一块,下面各级干部也都非常重视网络问政。
[主持人]:领导首先要学会能去倾听网民的声音,我们也知道在2010年6月7日,赵省长上任伊始,就对人民网网民留言板作出了一个批示,要求陕西省政府督察室会同有关部门要查核报果,并且亲自登录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下载打印网民留言,去给网民解决问题。现在我们特别想知道,因为过去两年了,陕西的各级干部对于网络问政,基层的干部,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一些区县有哪些措施来面对这些问题?
[任贤良]:你说到这里,我给你举一个很具体的例子。你知道我们有一个渭南市合阳县,这个政府就因为从省上领导非常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包括省长,就是刚才你提到的对人民网网民留言板的批示,他亲自过问,亲自浏览批示,通过网络问政,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到市、县,比如合阳政府网站,我知道有些网友反映我们政府的门户网站信息更换得太慢,对网友的一些贴吧里面的帖子没有回复,不够重视。到合阳县的县政府的门户网站,这一点就做得特别好,它是百分之百的回复率,被评为最敬业的政府网站,每一个问题都有回复,是百分之百的回复率。所以,这一块已经可以说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主持人]:刚刚您在之前也提到说,赵正永省长为农民工在网上发贴,为他讨回工资的一个事情,也算是我们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舆情方面的一个事件。在这方面,我们陕西还有没有其他的实践或者工作上的一些经验,和其他的兄弟省份来分享的?
[任贤良]:陕西这一块从网络机构的设置上,从人财物的投入上,对于舆情的分析和重视上,对网民意见的回复上,都有一套制度化的建设。包括互联网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舆情中心,包括通过网络问政,领导的批示,查处落实的情况,应该说它有一套很制度化、规范性的做法。在这方面,我们不是等着有舆论事件了、有网络舆论事件了,我们才去重视、才去处理。这样的话,就不利于我们形成制度化的东西,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不利于我们制度化的建设。我觉得网络问政也好,关注网络舆情也好,还是要形成一些制度性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自媒体时代,网络问政也要与时俱进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杨伊)“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叫自媒体的时代,处处有媒体,人人是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问政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今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任贤良在做客人民网时提出,党和政府目前进行网络问政时应注意4点问题。
任贤良介绍说,首先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其次要有非常有力的措施,第三要将网络问政制度化,最后要跟网友对话时用“网言网语”做到“网上来网上去”。
“我们有时候跟网民进行对话,有时候我们的话语体系,都不能网上来网上去,不能是网言网语,讲的自己另一套体系,甚至居高临下讲一些事情,网友就不愿意听这些东西”,他建议,可以进行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同时帮助一些意见领袖了解并理解党和政府做的工作,在关键时刻能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替党和政府说话,能够负责任地去发一些舆论。
【文字实录如下】
[任贤良]:首先要重视。对网络问政,特别是现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情况下,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叫自媒体的时代,处处有媒体,人人是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要改变过去一种问政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任贤良]:通过网络问政,就可以更多地能够了解基层群众、普通的百姓的一些心声,能够更原汁原味地去对这个问题能够有更真实的了解。所以,我说网络问政首先是领导要重视,这个重视要放在第一位,你重视了,你才可能去解决去,你才可能去关注它。所以,第一条是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网络问政。
[任贤良]:其次,要有非常有力的措施。无论是在机构上、人员上、财力上,对网络的问政在重视的情况下要给予投入和建设,采取有力的措施。我们党执政理事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和过去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过去我们说要深入群众,现在也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但是,这种网络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速度又快,覆盖面又广,有好多东西是原汁原味的一些东西,它能直接到达群众的跟前。所以,这一块,我提一个建议,有时候说编制紧张、经费紧缺等方面,我认为在这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在这方面要增加投入,增加我们的编制,更有利的适应新的形势进行网络问政,通过网络问政去解决问题。
[任贤良]:第三,要把它制度化。因为网络问政不是一事一时的,你热情起来了,或者因为某些事件去应对这些媒体,到时候临时抱佛脚,这样的东西不利于我们处理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也知道网上一议论,网友骂“五毛党”,临时抓一些人,去做这样一些,我觉得这些不利于我们长期制度化的建设,在网络问政,还是要规范性的、制度性的建设。我刚才讲了不仅是机构、人员的设置,还有熟悉的情况,对有关人员培训,提高有关干部队伍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素质,也非常的重要。
[任贤良]:另外,我们有时候跟网民进行对话,有时候我们的话语体系,都不能网上来网上去,不能是网言网语,讲的自己另一套体系,甚至居高临下讲一些事情,网友就不愿意听这些东西。所以,这些方面,我们还是要有一些制度化的建设,包括进行人员培训也好,当然这里面包括提高我们的干部素质,包括我们的一些意见领袖,帮助他了解党和政府做的一些工作,让他能够增加理解,在关键时刻也能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替党和政府说话,能够负责任地去发一些舆论,这个也非常的重要。
应对突发事件需掌握3个时间点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厉姣)今天上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任贤良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谈“在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应如何应对网络舆情”。6小时、12小时、24小时,这是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贤良总结出来的一般新闻事件的3个重要时间点。
在访谈中,任贤良就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的新闻舆论事件,特别是网络的舆论事件,进行了一些概括、总结、分析。从300多个现实案例中,任贤良做了这样一个概括和提炼,发现一般的新闻事件有几个重要的节点,6小时、12小时、24小时。
任贤良还分析了新闻舆论事件和突发事件的不同之处。他说,突发事件伤害的是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新闻舆论事件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这种感情和信任,它的影响要弥补的话,要费出更大的力量。
【文字实录节选】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杨伊)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任贤良今天做客人民网访谈时表示,当热点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不应进行遮掩、封堵、推诿,否则会陷入更大的被动。“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塔西佗效应,意思是公权部门的公信力受到损害以后,无论你说好、无论你说坏,公众都宁信其坏不信其好,这是一个塔西佗陷阱”,任贤良介绍说。
任贤良强调,面对网络舆情,党和政府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出来,要实事求是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第二,媒体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一定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定要冷静、理性。“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在事情发生以后,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应及时地报道事实,早报道事实。”他说,“作为媒体,在新闻事件发生以后,应当保持理性,特别是要发出理性的声音,能够把党和政府的态度、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进展等方面及时地报道出来,很好地引导舆论,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这也非常重要。”
【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在一本书中也提到,新闻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和艺术家的手法,其实就是讲究如何更好地引导舆论这样一个作用,也体现了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的认识上,有人评价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问题。那么,我们也知道任部长有着媒体和官员的双重身份,您认为在自媒体的时代,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如何面对舆情,特别是在舆情的判断上,有失误的时候应该如何改正?
[任贤良]:我做过15年的新闻记者,在新华社工作过15年,在总社和三个分社都工作过,非常了解记者的这种心态。记者这种职业,他就是要随时去捕捉、发现、报道这些新闻。当然,我从新闻工作岗位转到新闻管理岗位,做党政领导干部、做新闻管理的干部、宣传干部有这么多年了。这两者,我觉得我们领导干部,也可以说他不希望我们一个地方出事情,而且出了事情以后,这个事情别变成大事情,这是最好,这是咱们可以理解的。那么,记者总是希望随时能够发现新闻,能够发现大新闻,事情大了,新闻也就大了。可以理解这种心态。
[任贤良]: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要学会,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展、媒体高度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势下,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媒体,要学会在媒体的关注下去工作去。这种情况,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领导干部,事情发生以后,我说最重要的一定是要及时地报道我们的事实,早报道事实。在事情发生,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不要有任何的遮掩、封堵,甚至推诿的心理,这样你会陷入更大的被动。我记得有一个很专业的名词叫塔西佗效应,塔西佗是一个古罗马有名的历史学家。他说公权部门,你的公信力受到损害以后,无论你说好、无论你说坏,公众都宁信其坏不信其好,这是一个塔西佗陷阱。
[任贤良]:我们面对媒体在公众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一定要坦诚的面对我们的媒体和我们的受众,是什么,就要实事求是地去把公布事实的真相,千万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甚至抱有一种封堵的心态去面对新闻事件,那样你会陷入更大的被动。媒体和记者的性质就决定了他总是希望把一些被掩盖的事情揭出来,揭出来本身又是一个新闻。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陷入更大的被动。所以,一定要早报道事实,要先报态度,而且党和政府对这件事情是什么态度,要多报我们的措施,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及时跟进,边查边报。
[任贤良]:还有一个,往往媒体是不断追逐新的事件发生,往往这个事情过了以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到了危机的后期,可能媒体关注度不高了,去追逐一个新的东西了。这个时候,我们党和政府包括我们的干部,希望我们的媒体还是要更多的关注我们整改的一些结果,善后的处理。这个事情,有时候党和政府一些干部也有意见,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整改已经有了效果,媒体不关心了。所以,它也有一些这样的情况。
[任贤良]:当然还有一个,这里面谈到党和政府要早报事实,要先报态度,要边查边报,重报整改这些东西。但是,作为媒体,主流媒体、负责任的媒体,在新闻事件发生以后,应当保持理性的,特别是有些发出理性的声音,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去站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是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能够把党和政府的态度、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进展等等去及时地报道出去,去很好的引导舆论,来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这也非常重要。
【编者注】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定律在近年来的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