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博弈岂止在雷场
——优秀退伍军人张兵二次创业纪实
文/ 陈默
2010年7月9日,一则“汉阴县计量器厂土地开发权以3200万高价标出”的消息引起了汉阴县内小小震动。人们不仅感叹这块地皮炙手可热的程度,更被开发商兼发言人“打造汉阴县地标性建筑群”和“汉阴县最高品质楼盘”的豪言壮语所吸引。同时被吸引的还有这位发言人,镜头里的他侃侃而谈,讲述着投身家乡建设的赤诚丹心,描述着土地开发的宏伟蓝图,眉宇之间透着成熟稳重,言谈之间不乏激情自信,让不少人对这个取名为“御景龙城”的楼盘翘首企盼。这个人,就是张兵。
谁又曾想到,如此魅力魄力兼具的优秀企业家,二十年前,不过是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十八年前,不过是中越边境扫雷的无名小卒;十四年前,不过是汉阴县政府办不起眼的小车司机呢!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三日”用在张兵身上,却是人生二十年的艰苦磨砺和奋斗打拼。从部队到战场再到商场,张兵一次次转换着自己的人生舞台;从战士到转业军人再到商界成功人士,张兵一次次实现着自己的华丽转身。
翻读张兵的简历,会让人有种强烈而直观的感受。这个人无论名字、还是经历都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与之近距离相接触,现为商人的他,身上雷厉风行和吃苦耐劳的军人品质依然有迹可循。
勇战雷区,生死洗礼练就铮铮铁骨
和同时代的大多男儿一样,张兵从小就认为“不想当兵的男儿就不是好男儿,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前脚踏出校门,后脚就进了军营。他1991年12月入伍,以后的一年多时间经受着部队严格的训练和严肃的教育,过着一个普通战士的生活。直到199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达的“关于进一步搞好中越边境排雷工作的通知”改变了他的生活。虽然这次扫雷是中越战争的遗留任务,是非战争状态下的工作,但是危险性无异于上真正的战场,对一些安享和平生活的战士来说,去边境扫雷是唯恐不及的,但对一心想体验战争考验的张兵来说,去边境排雷简直就是个绝佳机会,在得知通知的第二天,他立马递交了参加中越边境扫雷作战志愿申请书。
“如果我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告诉我,‘这件事要做,不做你就会后悔’,那么我就先做了再说,当初申请扫雷是这样,下海是这样,后来自主创业也是这样。”张兵在接受采访中这样解释他的做事风格。事实证明,这种与生俱来的敢闯敢干的秉性,在他人生中起着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回顾他这段扫雷的特殊经历,他的这份超出常人的胆识和在恶劣环境工作中表现出的坚韧着实让人敬佩。
扫雷兵是有着“敢死队”之称的最危险的工兵,在战争中,他们对地雷和爆炸物的扫除率要达到70%,步兵才可以发起冲击。而中越边境的每一次扫雷,要求的扫除率都是100%。每扫出一片来,扫雷兵们都要手拉着手,用脚在上面踩一遍,然后才移交给地方政府。作为第一批扫雷兵,身处雷区,排除的地雷品种包括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母子雷、连环雷、松发雷、跳雷等十几种之多,本身就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云南、广西复杂的地势地貌,更是加大排雷难度。扫雷战士还要忍受南方潮湿的气候和数不清的蝗虫、毒蛇叮咬,发生在战友中牺牲的事件更是对他们意志的再考验。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兵用汗水和苦痛经历着成长的蜕变。他用一年时间,从扫雷助手迅速成长为一线进行爆破和手工排雷作业的技术骨干。上百次与死神的亲密接触更加锻炼了他的胆识和谨慎,让他成为一个有勇而不失细心的优秀扫雷兵。1995年,张兵荣立二等功,为他的军旅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生于忧患 十年打工坎坷人生路
“每发现一处雷,我的神经都会立马绷紧,排除雷患之后,稍微放松又立马绷紧了,因为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因为我的放松招来死神”。张兵谈到当初发现地雷的反应如实说。显而易见,危机意识是张兵经历扫雷后锻炼出来的另一个优秀性格特点。如果说,敢闯敢干是他内在的推动力,那么对外部环境强烈的危机感知则是他“闯”和“干”的导火索,引燃了今日耀眼的成功光芒。
1996年7月,张兵退伍转业后,成为了汉阴政府办的一名小车司机。小车司机工作简单安稳,还可以和很多县上领导打上交道,在很多人眼里,还算是美差。但是对张兵来说,小车司机并不能满足他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平日爱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的他,注意到当时很多国企工人都面临着下岗再就业的局面,他很快也对自己的处境产生了忧患意识:从个人发展来看,做小车司机的不仅没有多大的上升空间,这种安闲的工作状态还会消磨年轻人的斗志。张兵不甘心留在家乡做个“车夫”,他决心下海做个“弄潮者”。1997年元月,他申请停薪留职到广东江门市打工,并进入了酒店行业,开始了他人生中漫长的十年打工生活。
“当初进入酒店行业,纯属偶然,因为招酒店保安,退伍军人有优先权”,张兵笑谈起自己进入酒店行业的缘由,但张兵却“上错花轿嫁对郎”,在酒店行业“不干则已,一干惊人”。从酒店保安到门童,从门童到前台接待、大堂经理、房务部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张兵一步一个脚印,抒写了月薪几百到年薪百万的奋斗传奇。
酒店行业是服务行业,管理层和服务基层是地位收入完全不同的两类群体。资历尚浅、没有背景关系的张兵从保安、门童这样的服务基层干到管理层,更是付出了巨大艰辛。面对某些顾客的刁蛮要求,他不卑不亢,本着“服务至上”的原则巧妙化解;面对他人对自己工作的冷嘲热讽,虽然他的内心承受者身为“小人物”的巨大失落感,但是仍然不轻言放弃。每到心情低落期,他就读名人传记激励自己。在工作中他更是注意积累和提升自己:他坦言自己为了和顾客有“共同语言”,曾熬夜死记硬背过红酒的名称、西餐的餐具搭配。为了留给顾客好印象,他还曾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学过接待礼仪,练习自己的普通话。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2000年7月,浙江义乌商城集团的银都酒店筹建部的相关负责人到张兵所在酒店考察,当时身为大堂经理的张兵,以他幽默优雅的谈吐和细心温馨的关怀脱颖而出。很快被邀请到义乌担任银都酒店房务部总监。房务部总监这个重要的岗位对张兵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初为管理者,张兵经验不足,前期做出的几个策划案都被总经理“枪毙”了,他顶住巨大压力,把自己当成了不怕艰险、排除万险的“扫雷兵”:不懂房务部的策划,他就熬夜学习、谦虚请教;不懂人员管理、他就买来人力资源的书一一学习;没有策划灵感,他就耐心和不同年龄层次的顾客交谈,满足他们的需求。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兵亲手策划的几个大型节假日活动项目让酒店名气大增,最终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2003年1月,他被浙江义乌天恒国际大酒店邀请担当副总,2005年1月被任命为总经理。5年里,他不仅掌握了酒店的管理经验,还熟读了酒店管理的相关书籍,人际交往中出众的口才和管理有度的做派在义乌酒店行业中小有名气。2006年他又转战四川,成为成都市金红宫酒店管理公司的总经理,掌管合江亭瀚文大酒店(四星级)等五家高端会所,创造了他打工生涯的高峰。
鸿鹄之志 自主创业扬名家乡
就在身边的人羡慕张兵拿着总经理百万年薪的时候,张兵却做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决定。2007年9月他毅然辞去年薪百万的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职务,自主创业融资1000万成立了四川胜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成都市金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当然,做一个企业毕竟不是儿戏。万事开头难,公司成立的初期阶段,张兵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那个时候每天都睡不好觉,那种压力是没有经历创业的人不能想象的。好在凭借着自己在酒店行业积累的资源和好口碑,张兵的公司很快就步入了正规。2009年张兵加盟了四川矗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启动了阆中市阆南明珠、南部县紫薇名苑两大房产开发项目,事业发展地风生水起。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2008年,“5.12”地震摧毁家园的凄惨场景让张兵久久不能平静,他决心投资3000万成立汶川县商品混泥土搅拌站以实际行动加入汶川援建,由于他创建的四川胜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危房加固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张兵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的表扬。2010年他又把投资目光投向家乡。首要之举就一鸣惊人,以3200万成功竞买到汉阴县计量器厂的土地开发权,并将开发成为汉阴县地标性建筑群,打造集住宅、商场、酒店为一体的汉阴县最高品质楼盘。可以说,如此规模的投资将切切实实的推动汉阴县的发展。
“我的性格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点成绩出来,选择了自主创业,风险大,但是成就感也很大……我上过战场,又转战商场,我觉得我可以叫做‘军商’,是真正把商场当成战场的人。我的军人情怀很重,成事之后总想着多为家乡人民做点贡献”这是张兵自我总结的话,道出了一个转业军人顽强拼搏的魄力和富不忘仁的社会责任感。
如果说,李云龙身上代表着军人的英雄虎胆的“亮剑”精神,许三多身上代表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战士精神。那么张兵,以他两年的部队磨练、两年的中越边境扫雷的生死考验、十一年酒店行业的摸爬滚打、三年自主创业的商场闯荡,则可以完美诠释着一种“敢闯敢干、极具危机意识、吃苦耐劳”的“扫雷精神”。这样的精神,是部队给予张兵的宝贵财富,也是张兵日后闯荡社会的利剑。 他也不仅仅是战场上优秀的“扫雷战士”,更以一名优秀的“扫雷战士”姿态在商场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