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首批新课改学生已高2 急盼新高考方案出台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首批新课改学生已高 2010-10-11 09:07:11
“老师总觉得课时紧张”“学生感觉比以前更累了”“如何应对高考心中没底”……转眼间,我省首批高中课改新生已经是高二学生。而眼下,新一批高一学生,也将面临课改。这意味着,三分之二的高中师生都面临“课改困惑”。采访中,武汉市许多高中一线老师表示,希望“新


    图为:课改后,高考“指挥棒”指向何方依然是焦点(资料照片)

    “老师总觉得课时紧张”“学生感觉比以前更累了”“如何应对高考心中没底”……转眼间,我省首批高中课改新生已经是高二学生。而眼下,新一批高一学生,也将面临课改。这意味着,三分之二的高中师生都面临“课改困惑”。采访中,武汉市许多高中一线老师表示,希望“新高考”方案和考纲尽早出台。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困惑之一:课改加重学生负担?

    “进高中前,常听有人说课改后,教材难度会降低,学起来会很轻松。但到学校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我总觉得自己现在的学习很费力,负担很重。”在经历了一年多的高中新课改后,汉口一所高中高一学生黄雯向记者诉苦。“课改没减负,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和黄雯一样,眼下带高二年级班主任的郑克典老师也有着这种感觉。郑老师说,有个星期一的早上,他问班上学生:“今天要交多少作业?”学生回答说:“9种。”郑老师说,“听到孩子们令人心酸的回答,我真的不忍心再给他们布置作业了。”

    昨日,记者查阅一所高中高二学生课表时发现,周一至周六,学生们的课程表“排得满满的”,有语、数、外、理、化、生和政、史、地9门功课,难得放松的课程是每周2节的体育课。“以往,学生升入高二分科后,只用学高考的6门功课。而现在,我省进入高中课改后,高中生将面临‘学业水平测试’(业内俗称‘小高考’或‘会考’),测试结果是高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但‘会考’怎么考,结果与高招如何‘挂钩’,眼下都是未知数。学校只能让高二学生继续高一的上课模式,9门课一起学。”郑克典老师说。

    据了解,从已公布“会考”方案省份来看,如江苏将会考成绩计入高考,考生的会考成绩结果是“A等”,高考成绩可加分。而北京明确把会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具体如何使用会考成绩由高校自主决定。所以,会考成绩如何与高招挂钩,将直接影响高中课程开设。

    困惑之二:教材编排没考虑实际?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们接触到的历史都是从古至今,按着历史年代表的时间顺序排列下来。而进入高中课改后,历史课本和以前的体系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通史,按时间顺序和知识要点一个个地学习。”担任高二历史老师的柳兵说,高中课改后,教材改为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分别反映中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比如,夏、商、西周等朝代的单独内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专题。“与传统的通史编排相比,专题史体系有一定优越性,对提高学生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好处。”柳兵老师说,但它没有考虑多数初中生的实际。近年来的武汉中考,《历史与社会》属于开卷考试,学生们的历史知识掌握得很不牢固,“升入高中后,马上就开始搞‘专题复习’,这让多数学生吃不消。”

    柳老师介绍,一旦初中基础没打牢,上课理解就有困难。所以,他只好让新、老教材齐上阵,老教材掌握知识点,新教材拓宽知识面。“课后还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前预习功课。”

    对课改新教材,部分高中老师称“编排不合理。”一些高二老师坦言:“新版教材量太大,不科学,一个模块6篇文章,一学期50多篇课文,还不包括写作、测验的课时,感觉编书的人真是不懂教学。”

    困惑之三:技术课为何成理论课? [page]

    对许多高中生来说,一门全新的课程——通用技术课将进入高二课堂。近日,武汉市教育局发出通知要求: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好高二年级通用技术课程。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高中的课表未安排“通用技术课”,有的即使安排了,也把这门“生活技术”课开成理论课。“通用技术课本来就是教学生实践及生活应用,灯坏了会换,轮胎破了能修。但是,现在缺实验室和设备,通用技术课只能开成理论课,让老师拿着教材宣读理论。”汉口一所高中的校长说。

    很多老师反映,这个新兴科目,不仅缺乏专业老师,对教学仪器和设备要求还很高,目前在各学校的开设情况不算太好。目前,多数学校专职教师是由劳技老师、计算机老师或物理老师转行而来,知识面较为单一。

    困惑之四:高考指挥棒扭曲课改?

    今年,我省高中课改已进入了第二年。2012年,首批试点的“课改生”就将参加“新高考”。目前,我省针对课改的“新高考”方案仍然没有出台。这让很多高一、高二老师感觉心里没底。

    “现在讲课,只能凭感觉。”汉口一所高中的化学老师杨玲一脸无奈。因为跟课改配套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导致了课标模糊,不像传统的教学大纲在知识点后面注明“了解”“掌握”“理解”“运用”等字样,老师对教学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而且由于升学压力存在,对新课程总也放不开手脚,不敢大刀阔斧。

    在采访中,不少老师反映:由于没有高考方案这个“坐标”,因担心“误人子弟”,只好遵循过去高考的模式来指导现在的考试。于是,在武汉部分高中就出现了尴尬一幕,期末考试“穿着新鞋走老路”。对此,老师们呼吁:教育部门能尽快公布“新高考”方案和“新高考”大纲,并注意考试大纲与新课改课程标准的衔接。

    在困惑中焦急等待

    课改校长想走“回头路”

    昨日,坐在椅子上的武昌某高中校长余祥点燃一根烟,眉头紧锁。

    去年9月,我省正式进入高中课改后,余祥觉得“改变学生命运的时代来了”。在当年暑假,他组织骨干教师去国内高中课改名校学习,邀请课改专家来讲学,为老师们“输送”课改理念。“倘若课改目标实现,那么,高中生的知识面将更广,更有探索精神;学生们不再盲目地追求分数,反而可按兴趣来学习,发挥各自的长处。”余校长说。

    去年秋季开学后,余祥在校内积极推进课改“试验”:高一上学期时让老师设计选修课,学生在高一下学期时可选修;课堂上,他要求老师每节课留10分钟给学生,便于学生质疑;课后,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不能是机械的复习和练习,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设计……一年时间下来,许多老师纷纷喊“累”。好在学生们的反映不错,他们普遍喜欢这种全新的教育氛围。

    今年暑假,余校长发现,其实省内许多高中未真正走“课改之路”,表面上,学生们是用了新教材,但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都是按“老套路”。许多校长私下说,“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做应试。否则,将来高考很可能会吃亏的。”每次听到这些话,余校长总是一笑了之。但是,现实似乎很残酷,越来越多的本校老师考查后汇报:从表面上看,本校学生似乎学得轻松多了,但课程进度不如人家,学生掌握知识不如人家“扎实”,今后一旦遇到传统的高考,肯定不如人家。 [page]

    这几天,余祥校长越来越着急了,他不知“课改之路”该继续走下去,还是该走“回头路”。余校长说,他不愿他的学生成为“试验品”,也许还是该走“回头路”,毕竟,“抓分数”才是硬道理。

    老师和家长“病急乱投医”

    其实,在焦急中期盼“新高考”方案的不仅仅是高中老师,许多高中家长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四下打探“新高考”方案的风吹草动,有的甚至拿外地“新高考”试卷作教辅资料。

    “学校已发出通知,要求老师从各种渠道,打听我省‘新高考’方案。”昨日,汉口一所高中的校长说,一些家长还托外地的亲威朋友,或者是在网上下载外地“新高考”的试卷,供孩子提前体验。省实验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家长说,不少家长都这样做,还相互交流信息,“我们也是没办法,过去的学生是从高一开始就在备战高考,但现在因为高考方案一直没下来,想备考只有另想点子了。”

    在省实验中学,一名频繁接触外地高考卷的女生坦言:不喜欢这样的“演练”方式,因为不同地方的试卷区别很大。另外,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不一,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对于父母的做法,她表示理解,但感到“有些无奈”。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系化名)

    阵痛之后或有惊喜

    “千人一面”“创新能力差”……曾有人将这种教育方式称之为传统教育。为此,高中课改应运而生,它给老师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方法。采访中,不少学生和老师都表示,“真正推行课改的学校,上课气氛更活跃了,学生的自主性更强了……”

    但作为一项全新的改革,我们不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分娩前的阵痛在所难免。因此,在采访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了新课改中的不足与困惑。

    作为一种时代潮流,高中课改将继续走下来。课改中遇到困惑,本无可厚非,也需要老师和学生正视困难。对教育部门来说,任何改革都要全面。新课改不仅要制定新课程,新课标,相应的改革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同时还要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指标、考试模式。假如我们在一开始时就确定了高考方案,学生和老师的困惑和困难是不是要少些?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在采访中,多数老师仍对课改充满信心,“课改方向是正确的,短暂的困惑和困难将逐步解决,相信课改在不久的将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