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任思谕:让陕北民歌成为西安艺术名片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 2010-10-10 15:45:45
任思谕,青年歌唱家,陕北民歌新传人,陕北民歌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艺术总监。出生于陕北子长县,先后毕业于延安师范学校音乐系、西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主修民族声乐,现在西安财经学院文学艺术系任教。

 

任思谕早已是地道的西安人,但她将自己的终生都与“陕北民歌”联系在一起。

  任思谕,青年歌唱家,陕北民歌新传人,陕北民歌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艺术总监。出生于陕北子长县,先后毕业于延安师范学校音乐系、西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主修民族声乐,现在西安财经学院文学艺术系任教。

  多年来执著于陕北民歌的演唱、传播和教育、教学事业,陕北民歌继承与创新的践行者,被誉为“黄土地上的百灵鸟”。中国唱片总公司曾为她出版发行《陕北情歌》专辑,2002年在西安音乐学院成功举办首次陕北民歌独唱音乐会,2007年1月在西安人民剧院举办大型陕北情歌交响独唱音乐会,并在陕北巡回演出,受到专家和媒体的热评。

  陕北民歌终于找到一个在现代都市“安身立命的家”。

  走进陕北民歌发展基金会,这里的一切感染着记者。走廊里的饰品映衬出“陕北意象”,渲染着陕北的古老与沉寂,数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剪纸营造出厚重的艺术氛围;进入大厅,一股浓浓的现代气息沁人心脾,时尚简约的国际风格透出浓厚的商业韵味,五线谱下明朗敞亮的文化墙,向人们展示着现代元素与艺术气息的融合;办公室的每一件陈设无不彰显出主人公的格调和品位,钢琴与竖立于旁边的镜子则昭示出独特的女性气息。

  真切,仿佛远山深处的一声声呼唤,陕北元素与现代元素在都市中巧妙交融……

  女人愁了哭鼻子

  男人愁了唱曲子

  陕北的黄土地是孤独的。从陕北深处、民歌深处走来的任思谕,多年来一直在用自己的歌声,向全国、向世界传达着这种刻骨铭心的感悟。来自生命最深处的一切——困扰、执著,全都包含在歌者及旋律的起起落落之中。也正是这块土地,赋予她艺术的灵气和民歌的天赋,造就了她黄土地般忠厚朴实的性格。“不管我穿什么样的衣服,不管我有多大的成就,骨子里永远抹不掉陕北传统女人的气息。”任思谕说。

  在任思谕的心灵深处,儿时的记忆除了贫穷,还有快乐。她出生在陕北一个叫任家园则的小村子,却是陕北出了名的文化大村。小时候,任思谕就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炸油糕、猪肉粉条、大米捞饭、白面馍等。闹社火、扭秧歌、道情戏、陕北说书更是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节目,“男女老少就像疯了一样地红火着”。刚记事的任思谕混在大人堆里,扭啊,跳啊,唱啊。孤独的高山、荒凉的景象在眼前渐渐模糊、消失,兴高采烈的人们似乎把什么都忘了。或许,这就是任思谕最早的艺术启蒙。

  陕北,一个英雄辈出、充满活力的民歌之乡。中华民族的先祖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以最原始的直觉捕捉生命的奥秘。在艺术启蒙极为匮乏的年代,陕北民歌所负载的文化,成为孕育一代又一代陕北人的土地。提起儿时生活对自己艺术之路的影响,任思谕声调凝重,“女人愁了哭鼻子,男人愁了唱曲子”。人们对苦难的发泄,成为陕北民歌最原始的状态。

  不是我自己最好

  而是因为我做了

  陕北人面对苦难并不绝望,而是以乐观的心态、幽默的言语,以歌声传达自己的情感:大悲大喜,敢爱敢恨,直白宣泄,体现一种生命的关怀。只有理解陕北民歌这一艺术特质,演唱者才能充分演绎出它的精髓,深入民歌艺术的内在核心。应该说,任思谕的这种理解,已经触摸到陕北民歌的生命肌理,她用自己的歌声向世人诠释了一切。

  也许,人们并不相信,当年引导任思谕一步步走上音乐之路的,是一本如今已经没有封面、破旧泛黄的《银幕歌声》选集。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任思谕,从小热爱音乐,偶然间得到一本1982年出版的《银幕歌声》选集,她如获至宝,背唱如流。对影视音乐的喜爱使她对歌唱充满了无限向往,母亲曾多次丢掉这本小书,任思谕又把它拣回来,至今,仍放在书架显眼的位置。

  任思谕的艺术之路并不复杂。她现在是西安财经学院文学艺术系一名优秀的青年声乐教师,是陕北民歌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艺术总监,被誉为“黄土地上的百灵鸟”、“陕北民歌一枝花”。

  从偏远的陕北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之路上,她执著于陕北民歌的演唱、传播和教育、教学,曾多次在全国、省级声乐大奖赛上获奖,被业界认为是继承与创新陕北民歌的践行者,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她出版发行了《陕北情歌》专辑。这些年,她多次举办大型陕北民歌交响独唱音乐会,并在陕北巡演,备受好评。对于这些,任思谕很谦虚:“不是以为我自己最好,而是因为我做了。”[page]

  以前所唱的陕北民歌

  是没有灵魂的歌唱

  很多人不理解任思谕生命深处永不止步的求索之情。直到现在,身为教师的任思谕,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北京,向许多德高望重的专家求教、学习。
  任思谕坚持自己的想法:陕北民歌在音乐的海洋里只是小小的一朵,作为歌手,应该不断丰富自己,开阔眼界,拓宽演唱领域,丰富艺术素养。“每当站在老师的钢琴边,所有的凡俗之事就抛在脑后。更多的感受,是生活的美好及艺术的崇高与伟大。”艺无止境。老师每一次醍醐灌顶的指点,都能使她受益匪浅。一次次的充实之后,她将自己的歌声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显现出无比的自信和纯净。

  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学习经历,开阔了任思谕的视野和思考范围。她越过华丽的技术因素,开始关注民歌深处自古至今生生不息的精神真谛。对于自己在演艺界渐渐扩张的名气和影响,她一次次站在“生命的最高意义上”展开思考。在导师王志信老师的启发下,她明白歌唱艺术原来并不单纯。她产生了频频回望的一种自觉与自律。曾经的任思谕,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一样,为无法掌控的命运而苦恼。在北京求学期间,她不时感觉到孤独,由此突然触发深藏在她内心的陕北之音。在以前,不可能这么强烈。“以前所唱的陕北民歌,是没有灵魂的歌唱。”

  任思谕对自己以前理解的陕北民歌的艺术状况,开始产生不满,同时也开始了艺术道路上的又一次涅槃。

  歌手和自己的艺术对象

  是永不离弃的灵魂伴侣

  伴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人越来越少,民歌赖以存活的乡土环境逐渐萎缩。青年一代的歌手在商业化生存压力下不知所措,大多苦苦挣扎,陕北民歌似乎陷入了某种沦落。

  陕北民歌何去何从?怎样才能照亮沉入城市深处的他们?还能否给热爱陕北民歌的人带来生命的慰藉和心灵的共鸣?带着诸多疑问,任思谕再次开始了勇者的探索。民歌正从山野飘向城市,它必须唱出风雨中来来去去的人们深埋在内心的咏叹调。

  “我将与我心爱的民歌不离不弃,而且会永远唱下去。”深思过后,任思谕更加坚定。此后,她和她的民歌都变了。从初登舞台的懵懂歌手,到一位坚定歌唱事业的追随者、守望者;从出生的小山村到最高的音乐学府,任思谕觉察到一种使命的逼近。她希望自己能寻求演绎方法上的根本性突破。也就是——在民间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开辟一条道路。

  音乐的商业化极度充斥原本纯净的土地,心爱的民歌似乎受到某种冷落。任思谕说:“不得不承认,城市是艺术消费的主体,民歌手在现代条件下走向城市是大势所趋。要想让更多人喜欢民歌,民歌手们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按照任思谕的理解,民歌不只是唱腔,它还召唤着歌者对生命的投入。歌手绝不仅是“学舌之人”,他和自己的艺术对象是血脉相连的友朋、至死方休的恋人。或者说,是唯一的灵魂伴侣。

  让民歌融入现代城市

  成为西安的艺术名片

  陕北民歌既是“民间的民歌”,又是“民族的民歌”。陕北民歌兼具原始气质和现代气质两大特征,可以绽放出全新的光彩,实现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更可以丰富现代城市文化的内涵。今年初,陕北民歌曾走进艺术的最高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众多外国友人一起歌唱陕北民歌,让世界认识中国的民族文化,了解来自中国的陕北民歌。这是对陕北民歌的充分认可与弘扬,也是对陕北民歌更大范围的普及,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这件事情使任思谕意识到一种使命:让民歌深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城市。为此,必须集中全部个体的奋斗,将之凝聚为整整一代人的使命。自己当然要一直唱下去,同时要让所有歌者能够唱下去。如此,怎样建立陕北民歌和现代都市文化的联系呢?

  某种意义上,拯救民歌就是拯救故乡,拯救故乡文化。成立陕北民歌发展基金会,成为她的梦想。任思谕想依此推动陕北民歌的发展、转型。如果说陕北民歌来源于陕北人的生命深处,那么,它也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故乡。任思谕设想,基金会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出新作、推新人,打造一批陕北民歌的新传人、新偶像。

  今年6月20日,陕北民歌发展基金会在西安宣告成立,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高宜新致辞,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周一波、第四军医大学政委戴旭光揭牌,基金会的成立在三秦大地引起不小的反响。如今,基金会已组建了演出团、创研部、培训部、宣传推广部、影视中心和音乐工作室,联络了众多全国知名的词曲作家、专业学院、优秀民歌手以及有理想的青年文化人、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的支持,初步形成了基金会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和现代运作模式。任思谕介绍,基金会的目标是通过实现民歌艺术与城市和现代生活的有效对接,放大陕北民歌的影响力,让它成为古城西安的艺术名片,打造和丰富现代城市文化。

  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传道授业培养新人

  许多关于弘扬陕北民歌的计划还在实施中,任思谕这位从黄土地起飞的百灵鸟,从舞台到讲台,从理论到实际,孜孜地探索、追求着。她用实际行动推广着陕北民歌,弘扬着民族文化,播撒着公益爱心。当记者问及作为基金会理事长,她有什么样的自信引领好这个团队时,任思谕坚定地回答:我用一颗纯真的艺术之心和一份浓浓的家乡之情,去感动世界,抛撒爱心。

  用爱感动世界,许多人不理解——如此巨大的付出,能为任思谕带来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挚爱陕北民歌的她平静、淡然,“作为黄土地的儿女,我无所图,我只希望以陕北民歌为核心的陕北文化,能够真正传承、延续下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当我看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歌手,我多希望能全身心地栽培他、打造他,让他少走弯路。我是一个从陕北大山里走出来的人,我深刻理解山里人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以及他们对人生的困惑和成长的艰辛,我也是在家乡人的帮助关爱下一步步成长到现在的,所以,我有责任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任思谕都显得很清醒:“推进陕北民歌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冷静,不能冒进,应该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名年轻的歌唱家,任思谕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她表示,在不断唱好民歌的同时,自己会开始慢慢转型,进一步做好传道授业的工作,不断培养新人,使陕北民歌在新的形势下生生不息,焕发夺目的光彩。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