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黄田:“做我们自己的机器人”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黄田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黄田 2010-09-14 09:42:51
相信去过上海世博会的人一定会对其标志性建筑“世博轴阳光谷”印象深刻。6个造型各异的“阳光谷”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世博轴中,远处看来像一朵朵玻璃喇叭花悄然绽放,晶莹剔透,阳光洒满“谷底”。为此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正是机器人专家——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黄田教授。

  相信去过上海世博会的人一定会对其标志性建筑“世博轴阳光谷”印象深刻。6个造型各异的“阳光谷”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世博轴中,远处看来像一朵朵玻璃喇叭花悄然绽放,晶莹剔透,阳光洒满“谷底”。据了解,比“鸟巢”结构还要复杂的“阳光谷”全部是用机器人技术做成的,而为此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正是机器人专家——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黄田教授。

  身材高大英武,言语朴实真切。炎炎夏日里,忙碌的黄田教授在来京开会的间歇接受了本报专访。

  两次“走出去”

  “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学者,通过国家项目出国开了眼界。国家给了我舞台,我愿意发挥自己的能量回报国家。”

  与大多数留学海外“走回来”的华人不同,黄田教授是“走出去”的代表之一。在黄教授的履历中,两次“走出去”的经历格外引人注意。

  1985年,当时已在天津大学留校任教的黄田远赴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机械系做访问学者,这是他的第一次“走出去”。短短一年的海外生活让黄田收获颇丰,更坚定了他在机械工程领域深造的决心。

  回国后的黄田继续潜心钻研,一路从副教授破格提拔为教授再到天津大学最年轻的博导。1995年,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黄田时隔十年再度“走出去”,成为英国华威大学的访问教授。在华威大学的热切邀请下,自2000年起,黄田成了华威大学的兼职教授,每年赴英进行3个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在中国本土学者中还不多见。

  既秉承了本土学者踏实严谨的作风,又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及科研体系经验,黄田教授用自己的经历为中国机械制造业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贡献着光和热。2000年以来,黄田教授在并联机器人设计理论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20余篇次,获美国和中国专利近20项,部委一、二等科技和奖励7项。他也获得国家中组部、人事部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和天津市政府颁发的优秀回国留学人员称号。

  机器人之父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做机器人,多年来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是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这些东西在国外教书是不能实现的。”

  提起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不能不提到黄田教授。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黄田归国后一直致力于制造装备与系统、机器人学、机器动力学方向的科研和一线教学工作。早在2001年,黄田就和他的团队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研制出2平动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Diamond。这一技术同时获得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研制样机还成功出口英国,成为我国并联机器人整机出口的首例。

  不仅如此,一向从实际出发的黄田教授也将产学研相结合作为自己科研出发点。“假如科研成果不能转化成生产力,那么其研究价值就有问题了。”黄田教授经常对学生这样说。  

  2005年,黄田带领科研小组利用机械手开发出我国首套锂离子电池自动分选成套设备,在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示范应用;同年,黄田科研团队研制出5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并与企业合作研制出新型相贯线切割机器人作业单元,应用于中国移动、联通通讯塔及中石油、中石化火炬塔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2006年,这一技术实现专利许可转让,并与企业合作研制成功多功能高速软袋装箱机,填补了我国高速软袋装箱设备的空白,以其为核心构成的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已在我国制药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今年上海世博会上,黄田教授研制的5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再度出彩,成功应用在“世博轴阳光谷”工程中。据了解,拥有上万个钢结构节点的“阳光谷”对建筑精度的要求非常苛刻,具有世界级的难度。而正是由于机器人技术的加盟,成功确保了每个节点的尺寸和角度的精确吻合。提起此事,黄田教授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我们和德国人同时竞标,最后我们提出的用机器人作节点方案比德国人的方案节省了数亿元,事实证明我们的质量是非常好的。”

  未来负重任

  “我们国家的机器人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从设计到制造都与国外存在不少差距,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方向主要还是自主创新,将机器人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在企业工程中。”

  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黄田教授一直都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头等重任。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航空领域是黄田教授目前及未来几年的重点之一。不仅如此,为了使中国的机器人技术更好地走向世界,黄田教授还积极充当着“纽带”的角色。“中国装备制造业要想走向强国还需要与国际多交流。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使更多的中国学者走向国际舞台,能让中国的技术在世界上有更大影响力。”

  多年来,黄田教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先后担任国际机器与机构学理论联合会(IFToMM)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通讯会员、英国工程教授协会会员等重要职位。2004年,黄田教授带领IFToMM组委会成员克服重重阻力,首次在我国举办了第十一届世界IFToMM大会。盛大的场面、出色的服务使中国令世界刮目相看,黄田教授也因此获得了IFToMM组织颁发的大会最佳服务奖。2009年,为了表彰长期为IFToMM组织服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IFToMM颁发给黄田教授“IFToMM服务贡献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

  从求学天大,到成为机械学院院长,再到如今的华威大学兼职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满载荣誉的黄田教授依然保持低调质朴的作风,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份工作。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未来的机器人技术一定能够继续前行,在国际上闯出一片天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