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最美女记者"杜萍的北部湾情缘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北部湾情缘记者 2010-05-13 21:19:03
   

   


2010年"两会"上,"最美女记者"杜萍向卫生部部长陈竺提问

《走进北部湾》作者杜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在2010年的两会上,有一位美女记者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她在3月8日的两会记者会上,提问卫生部长陈竺关于农民工开胸验肺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两会上的一大焦点。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媒体都对她进行了报道,数百家媒体纷纷转载。

人民网以《"最美女记者"五上"两会"为何五次被提问》大篇幅报道给予了她高度的评价。此后该报道被多家网络媒体竞相转载,"最美女记者"顿时成为最新网络词汇。网民们纷纷称赞她"勇于为弱势群体说话"、"这个记者是咱农民工的贴心人"、"开胸验肺维权记者"。她就是杜萍,《中国县域经济报》的记者。四月南国已是姹紫焉红,记者采访了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知名女记者,细细品味她的柔情与刚毅。

开胸验肺  仗义执言问部长

   2010年3月8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由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卫生部部长陈竺、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就民生问题答记者问。在发布会进行到一半时,频频举手的杜萍终于得到了提问机会。

"陈部长,您刚才提到农民工就医保障问题,我们注意到2009年媒体报道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的职业病案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开胸验肺"这四个字成为2009年的一个热点名词。请问陈部长,您对此做何评价?另外,像张海超这样的农民工究竟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职业病的防治该怎样规范和管理呢?谢谢。"

发布会现场顿时沉寂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杜萍身上。还没等她的话筒放下,记者席中许多人开始窃窃私语,"这个问题够猛的"、"哪家媒体的女孩,胆这么大"、"为弱势群体说话,令人钦佩"……

历届人代会上,少有记者会直面官员提出如此敏感问题。今天,杜萍如此直截了当的提问方式让在场的记者们一愣,身边的同事也为杜萍捏了一把汗。

然而,面对杜萍的提问,卫生部长陈竺显示出了高度的认同与负责,他一开口便说:"谢谢您的问题。对于农民工健康权益的维护,我认为职业病的防治的确是一个核心的内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我们已经有了《职业病防治法》。""您刚才提到的张海超的这个事情,反映出我们的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历史欠账比较多,诊断的能力出现了问题,所以,要到一家三级医院最后确诊。现在看来,我们就要把整个卫生系统的优势力量组织起来。"

对陈竺部长答问,杜萍感慨不已:"我很佩服这位部长,也很感动,因为这位部长的真诚和坦然,对提问记者的尊重,对所提问题的直面回应,使我很受鼓舞。"

当被问到两会上,为什么要提出这么尖锐的问题时,杜萍说:"之所以向卫生部部长提问'开胸验肺',是因为我关注张海超,关注像张海超一样的弱势群体。当前,农民工劳动保护工作比较薄弱,如何维护他们的健康权益,如何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农民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从而达到督促和解决,正是我本次两会关注的重点,所以,我提出这个问题。"

这份凝重的社会责任和内心深沉的情感,使得杜萍能够"为民请命",自觉履行一名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责。

就在杜萍向陈竺部长提问的时侯,她没有想到,自己已被网友评为两会"最美女记者",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有网友留言说"她的提问就像她身上的那件橘色的衬衫,在这乍暖还寒的三月,给人带来了一抹暖色"。有网友留言:"这位为农民工仗义执言的女记者,是真正的'最美女记者'!一位网友说:这位记者提问的勇气与陈竺部长回答的勇气都值得称赞。

杜萍在两会上的这一精彩提问也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扬。中国经济网总编说,这个问题问的好,代表了经济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又体现了一个记者的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

中国县域经济报社长许宝健说,这个问题紧密结合我们报纸的定位,关注三农、关注农民工,既体现了记者平时的积累,也给报社增了光。

一次提问  引发北部湾情缘

两年前,也是在全国两会期间,杜萍曾经以另外一个问题吸引了

国内外众多媒体的注意。那是2008年的春天,杜萍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两会。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获准采访发布会的记者700余人,而能获准提问的记者也就十二三个。

为了能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杜萍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她甚至提前一周找出了历年来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的实况视频,反复观看,认真揣摩。

那天,16.30分发布会开始。

场内数百名记者的手臂顿时举成了一片"森林"。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新华社、中国新闻社、CNN西班牙分台等媒体的记者先后发问。

眼看时间已近尾声,杜萍仍执着地举手。

终于,主持人说:"我们给后排那位穿白色衣服的女记者一个提问的机会吧,我看她已经举手很多次了。"

幸运之神降临了!

杜萍拿起话筒脱口而出:"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国县域经济报》的记者,3天前,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并且就在这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我们知道,贾庆林主席去年曾为这个规划亲自带队赴广西考察,这是全国政协参与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又一个成功范例,请问,在今后实施这个规划的过程中,全国政协还将发挥怎样的助推作用呢?"

这个问题一下就吸引了现场所有人的注意,因为它不仅时效新,而且关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无论对于广西的发展,还是对于西部大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发言人吴建民回答得非常认真。他几次侧身,绕过视线障碍,力图与杜萍正面交流。

他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全国政协先后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开发建设等课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调研,为国家建言献策。刚才您讲到北部湾地区,它涉及北部湾沿岸的一些国家,这正好是东亚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与东盟在'10+1'范围内的合作有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它会推动中国与北部湾毗邻的国家实现更好更有效的合作,……

发布会一结束,立即有七八个记者围了上来,其中两个外国记者追问她:"请问你被点名提问是大会提前安排好的?还是确实在无意间被点到的?""你是广西人吗?是广西政府为了宣传北部湾而有意安排你在发布会上的提问的吗……"

随后,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广西政府网站等媒体也相继以 "女记者'沾光'北部湾成'名记'"等标题图文并茂地作了报道。

2008 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对杜萍在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北部湾的提问以及其产生的社会反响表示感谢,并鼓励她继续关注报道北部湾的开放开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陈武副主席也邀请杜萍就北部湾经济区作进一步的报道;全国政协新闻局领导也向杜萍介绍了全国政协领导视察广西的情况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现状和远景,并支持鼓励她深入广西实地采访……

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杜萍多次走进广西,走进北部湾,追寻广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感受北部湾这片热土开放开发的恢宏气势。

六千里行  访遍八桂大地

缘于2008年"两会"上对北部湾的一次幸运提问,从而缔结起杜萍与广西、与北部湾之间不解的情缘。经过历时一年半的采访与写作,凝聚其心血的力作,长达33万字的《走进北部湾--一个记者眼中的中国沿海新一极》在2009年12月出版面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唯一同时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沿海地区开放、民族区域自治、边境地区开放及国家级经济新区五大政策的经济区,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战略枢纽,是中国沿海发展的新一极,是中国和东盟乃至世界共同瞩目的新舞台。《走进北部湾》一书对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国家战略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和解读,为人们了解和认识北部湾的发展现状与潜力,把握北部湾发展机遇,参与开放开发建设,提供了生动而翔实的参考依据。

《走进北部湾》记录了杜萍追踪采访北部湾6000里的心路历程。如此大跨度、长距离、多层次的采访,在"两会"记者中都是少有的。该著作的面世,标志着杜萍已从一个明星记者上升为专家型记者。

《走进北部湾》一书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席陈昌智欣然题词,勉励道:杜萍记者,用心写好北部湾建设大文章。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为该书题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华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被杜萍的执著和敬业精神所感动,百忙中为《走进北部湾》题写序言。郭声琨评价《走进北部湾》一书,"展现了一个前景无限的北部湾,一个磅礴奋进的北部湾,一个海纳百川的北部湾。"并称"该书的出版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从不同侧面了解北部湾、认识北部湾、走进北部湾。"

众多专家学者、广西党政领导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各界人士也对《走进北部湾》给与好评。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对杜萍和《走进北部湾》一书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作者做为一名年轻记者,对北部湾经济区关注的范围之广、涉足的领域之多、采访的对象之众、描述得如此生动,十分令人感动。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著作。

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研究专家,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吕余生在看完《走进北部湾》后,深感意外和惊喜,他说:"该书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从编排印刷到装祯设计,都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全书显得大气而不失典雅,华丽而不失真实,通俗而不失创新。"他表示,作者采用专访的形式,以战略的思维,宽广的眼界,流畅的笔调和通俗的语言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的大势和美好的前景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使人沉醉,令人神往。

青春无悔  十年西部情结

杜萍的新闻旅程及探索之路始终伴随着浓厚的西部情结。事实上,她思考、研究西部经济发展,关注和报道西部大开发,已经有些年头了。

2000年,西部大开发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杜萍开始深入西部基层。在中国扶贫开发重点省市区--宁夏西海固,她喝过蓄水窖中苦涩的雨水;在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甘肃定西,她尝过改变农民贫困命运的马铃薯;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她与牧民一起挤过牛奶;在陕西茫茫的毛乌素沙漠上,她与治沙能手一起栽植过沙棘……

为什么对艰苦的大西北如此热衷?杜萍向记者诠释了自己的心结。当年自己大学刚毕业不久,曾就"西部大开发"的问题采访过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吴老不仅很热情地以茶相待,还认真地与她探讨"西部大开发"的问题,并问她:"你怎么看待西部大开发?"当时很少跑基层的杜萍一时不知所措,马上涨红了脸,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作答。看着吴老一脸失望的表情,杜萍既尴尬又悔恨,从此便立下志向:多跑西部、多了解基层状况,进而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充好电、加好油。

2006年,杜萍首次采访全国两会,她接触到了许多来自西部的代表委员,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贫困、弱势人群的生活状况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与思考。

2007年两会,杜萍第二次成为上会记者。首次上会的经验让杜萍开始主动出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人民大会堂杜萍就"西部财政困难县"如何脱贫解困向财政部部长提问,问题切中热点、贴紧实际,赢得了采访对象、媒体同行及相关单位的称赞。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有心人"的杜萍通过调研积累了大量相关材料,为她在这一年的两会上"提问北部湾"准备好了条件。正是在这一年,她因提问"北部湾"问题而名声鹊起,随后她又开始了艰辛著书北部湾的历程。

在持续关注、报道西部大开发的道路上,杜萍走过了人生中充实、美好的十年。正如杜萍在《走进北部湾》一书的前言中所说:"如今细细回想起来,在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那次提问,其实并非偶然,它不正是我十年西部情结的一次升华吗?如果要说这件事给我带来什么幸运的话,那就是我又找到了一个西部大开发纵深报道的新领域、新视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