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聚焦西安营商环境 群众望三部门“破门”革新
7月8日,2018年第六期西安“问政时刻”电视节目犀利开问,西安市建委、市发改委、市国土局的相关负责人在直播间零距离面对市民代表及嘉宾,共同聚焦制约西安市营商环境提升的痛点和难点。
变电站落地难 主管部门拆分责任
短片《企业电力获得:如何打好提前量》中,企业办事人员李女士向记者反映,想去办相关手续时,要对接很多部门,比如供电局、亮丽公司、施工队等,而且报建前期审批手续十分艰难,持续时间有半年左右。“这个期间供电局的工作人员也不会主动去找企业,告诉企业应该做。”
在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看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审批程序繁琐,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才导致办事效率比较差。
据短片中陕西省营商环境考核结果报告显示,西安市企业电力获得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三,而杨凌示范区为例第一,那么这之间的差距在哪? 电力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杨凌供电公司的先进之处,根本上在于通过前期电力布局已经做到了电源提前等待用户。而西安市还处在用户等待电源的情况。
那么新建变电站为什么难以落地?按照西安市发改委经济运行能源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的说法,一方面变电站规划选线会根据城市规划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所有权问题,导致在执行力度上有很多问题。而即便拿到土地,变电站的施工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地签好了还要跑各种手续,这就要大概一年的时间。等到开挖开建了,还需要一年。”
相关负责人称,十二五期间,西安市规划的108座变电站项目只完成了60%左右,剩余未落地的变电站建设则纳入到了十三五建设规划中,目前变电站建设需求已经增加到159座。
当记者问到,西安市发改委作为电力行业的主管部门对解决这些存在的难题有哪些责任?相关负责人却将责任一步步的拆分给了其他部门。“施工建设慢市供电公司的责任,手续和用地问题是区县政府的责任。”
看完短片,观察员高山教授现场指出短片中西安市发改委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对营商环境的认识高度不够;二是不能做好前期规划,没有进行督导;三是缺乏协调机制;四是缺乏公共服务意识。”
西安市供电公司负责人则表示,自己内心不能平静。他承诺,针对电视短片反映的问题,回去后认真整改,举一反三 ,提高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在大西安建设中尽心服务。
西安市发改委主任陈长春针对短片反映的问题现场回复,将积极推进企业电力获得,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责任在肩,还将继续努力。” 第二轮现场观众投票:满意度24.54%,不满意度75.46%。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