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陕西日报:一封挽留信背后的故事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 2018-03-26 10:41:05
“不能走啊,吴江力、代德华,我们请求农业厅的领导让他们继续帮扶。”农历新年前夕,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写信的人是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白马石村46名村民和两名镇上的驻村干部。在这封联名信上,他们签了名并按了手印,希望让农业厅驻村帮扶干部吴江力
本报记者 吴莎莎

“不能走啊,吴江力、代德华,我们请求农业厅的领导让他们继续帮扶。”农历新年前夕,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写信的人是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白马石村46名村民和两名镇上的驻村干部。在这封联名信上,他们签了名并按了手印,希望让农业厅驻村帮扶干部吴江力、代德华留下来,继续帮助他们发展产业。

原来,在2017年5月,省农业厅开展“百名干部包市联县驻村”行动,选派了百名农业干部,带着神圣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奔赴全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最前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吴江力和省动物卫生监督所防疫监督科副科长代德华就在其中。

百名干部包市联县驻村”行动开展以来,吴江力、代德华被安排在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白马石村驻村。他们与市、区、镇各级扶贫干部一起,扎根扶贫一线,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他们用了1个多月,摸清全村产业发展现状,建议调整产业结构,由种粮改为种植经济作物,确定魔芋为白马石村的长线主导产业,并在尊重贫困户自身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指导白马石村制定了因户施策产业帮扶措施,涉及发展产业农户232户778人。

吴江力、代德华与各级扶贫干部一起,积极引入企业投资建设白马石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支部+园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真正将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中。农业园区在白马石村流转土地4000亩,完成土地整理2000亩,并从云南调进魔芋良种5万公斤,年内共种植500亩,完成建设总投资690万元,为165户210人提供了务工岗位,户均增收3000元。按照园区发展规划,将在白马石村流转土地1.4万亩,可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常年就业岗位300多个。

吴江力、代德华还积极推动白马石村产业发展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先是帮助村委会整修了院落,配备了电脑、打印机,连接了互联网,购置部分办公用品,使村委会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后来又积极与交通、水利等部门联系,争取对村级道路、山上贮水设施等建设工程的支持。他们还协调市、区农业系统的魔芋种植专家,多次深入园区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园区技术员做好魔芋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储存等工作,推动村上魔芋产业发展。2017年500亩魔芋种芋喜获丰收,实现产值560万元。

他们还积极推进白马石村的“三变”改革,帮助村上制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流程图,帮助村上成立“汉滨区五里镇白马石村股份合作社”,成立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小组、资产清理核实和评估小组、白马石村成员身份登记确认调查组,召开了第一届股东大会。目前,白马石村“三变”改革中,清产核资、股权量化和成员身份确定等工作已全面完成。

不到一年时间,吴江力、代德华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帮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白马石村的村民们舍不得他们离开,这才写了一封挽留信并按了手印,辗转交到了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的手中,令文引学十分感动。

“我们开展‘百名干部包市联县驻村’行动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的事迹都十分感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付出一分甘甜,这10个月来,有的帮扶项目已经落地,有的园区已经开建,有的苗木已长新绿,有的菌棒已变成现钱。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项活动最大的受益者不仅是贫困户,更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已经与老百姓建立了不舍的情感。”文引学说,今年,省农业厅还将继续开展“百名干部包市联县驻村”行动,帮助更多的百姓,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