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足球青训选材的迷思:天赋和技艺是一切吗?
资料图:2016年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冬训营
老派教练的“经验判断”
为一家北方俱乐部梯队建设服务超过10年的王教练(化名),已带出了3个年龄段的球员,从他手下走上中超、中甲赛场的球员近20人。选材,是为俱乐部组建梯队的头号大事。
“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抗压能力,这些都是选材时我们需要考虑的。”王教练告诉记者,他手下拔尖的几名球员,在选材阶段都已展现出了超人一等的天赋,有的是踢球思路清楚,有的是身体素质极好。
“但如果说选材的标准,我觉得是靠经验判断,没法落在文字上。”王教练推心置腹地说,多年做青训总结出的“感觉”,是他在选材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但这是一个很难去量化的标准。
他举了一个例子,某个孩子的身体条件一般、踢球的感觉也不突出,但可能只是一个动作、一个节奏,教练敏锐地捕捉到了,就选中了,这些东西,其实也是足球天赋的一种。
资料图: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训练营。 杜燕 摄
欧洲球队的视角
就选材的角度问题,笔者请教了很多专业人士,得到的结论大同小异。不过,与欧洲顶级联赛的青训专家的交流中,一个独特的角度渐渐浮现。选材的过程中,真的只有足球技艺一项指标吗?
“我们会考察球员包括性格特点的综合素质。”法甲尼斯的青训主管曾告诉记者,球技非常重要,但俱乐部的青训工作会非常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原因与中国的青训一样: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走上职业。
他向记者介绍:“我们重视孩子足球之外的能力,比如,如果孩子平时的课业成绩不达标,我们将会停止这名球员的训练。课业成绩在选材过程中,同样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指标。最终,我们进入一线队,踢上欧联杯、欧冠的青训出品球员,都是球、学兼优的。”
或许,在足球选材的标准上,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国足球没有捷径可走。但相比欧洲先进的足球理念,中国足球在青训方面还差出很多,不仅是球员的基数、教练员的水平,最重要的选材思路方面,中国足球距离先进还有差距。(记者 王牧青)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