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足球青训选材的迷思:天赋和技艺是一切吗?
资料图: 足球少年张风宣在训练。秦皇岛市海港区耀华小学校长王艳秋 供图
业余教练并不全在“选材”
随着社会各界对足球发展日益重视,十几年前由地方体校和知名足球学校培养球员的基本模式,如今正发生着变化。校园足球和社会青少年足球日益普及,体校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足球培训机构应运而生,那么,对小球员的选材角度有变化吗?
其实,在面向社会招生的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看来,能培养出走上职业道路的球员当然好,把足球作为兴趣来传递同样重要。在北京从事青训近10年的官教练(化名)就认为,站在专业的角度,有天赋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们平常做训练营,来踢球的孩子,有的是自己爱足球,也有的是家长酷爱足球,但除了凤毛麟角的几个人,九成以上的孩子不具备成为职业球员的能力。所以对我来说,孩子来了以后,只看一点:喜欢足球就可以。”官教练说。
至于判断拔尖的孩子潜力如何,更高一级的足球学校、甚至职业俱乐部会派专门人员来考察和了解,训练营也会主动去推荐。“身体素质特别好,足球智商非常出色的,我们会推荐上去。但让足球更广泛地普及才是我的心愿。毕竟我才能碰到几个人,想让足球水平上去,还得更多人踢才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