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4月份臭氧未“发威” 二氧化氮来“添乱”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发威二氧化氮臭氧 2017-05-03 18:07:20
昨日,记者从中科院地环所召开的空气质量专家研讨会获悉,今年4月份,二氧化氮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14天,二氧化氮逐渐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主要“凶手”之一。专家学者建议,削减燃煤和控车是当务之急。
昨日,记者从中科院地环所召开的空气质量专家研讨会获悉,今年4月份,二氧化氮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14天,二氧化氮逐渐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主要“凶手”之一。专家学者建议,削减燃煤和控车是当务之急。

现状

二氧化氮超标造成4个污染天

据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博介绍,当早上臭氧浓度低的时候,二氧化氮浓度高,当下午臭氧浓度高的时候,二氧化氮浓度变低,像坐“跷跷板”一样此消彼长。此外,4月份二氧化氮的浓度值和首要污染物频次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升高。

据了解,4月份西安市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20天,其中优1天,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个蓝天,而去年4月并没有优级天。

2017年4月份首要污染物出现情况为:PM10的有11天、PM2.5的有4天、二氧化氮的有14天;其中由于二氧化氮超标而导致的污染天有4天,而2016年4月份,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的仅有1天,也并没有因为二氧化氮超标而导致的污染天。

监测显示,2017年4月份六项污染物月均浓度值与上年同期对比,除二氧化氮较上年有所升高外,其余五项污染物的月均浓度均有所降低。

主因

尾气是二氧化氮超标的祸首

西安交通大学的专家沈振兴介绍道,2015年陕西省各市区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值范围为20~50微克每立方米,除延安、韩城以及西安以外,其余城市均达标。

同时,监测显示西安市晚6时之后,二氧化氮浓度较高,沈振兴说除了夜间边界层降低,晚高峰机动车多、新增污染源等都是二氧化氮升高的原因。据统计,西安市从2004年的50万辆机动车,增长至2016年的260万辆,增加超过5倍。

与迅猛增加的机动车总量相对应,部分道路设施建设滞后,通行压力导致的拥堵,造成尾气排放量增大,同时黄标车、老旧车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沈振兴说,这个问题2016年6月份暴露得更加明显,当月PM10等污染物浓度均下降,说明当月并没有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因素,但二氧化氮不降反升,这同时也是造成当月臭氧污染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危害

氮氧化物导致雾霾天气形成

据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陶俊介绍,氮氧化物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即燃煤与燃油,以及土壤、生物质燃耗和闪电,因此,氮氧化物可以认为主要来源于燃煤电厂和机动车。

记者了解到,我市三十万千瓦以上的电厂已于去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三十万千瓦以下的电厂将于今年之内改造完毕。

根据一份2000年至2009年的氮氧化物排放清单显示,电厂、燃煤工业、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是珠三角地区氮氧化物最为主要的排放源,其中机动车贡献最大,而且比例越来越高。

陶俊说,除了珠三角,我国主要城市群地区如北京和上海,PM2.5中硝酸盐呈现上升趋势。由于硝酸盐的爆发性增长同时伴随着高湿度气象,必然导致地面雾霾天气的形成。

建议

从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

“腾笼换鸟作用非常大,建议政府部门要进行氮氧化物总量控制。” 陶俊说,从珠三角治理经验来看,从源头削减氮氧化物排放,有利于削减地面二氧化氮浓度和PM2.5中的硝酸盐浓度,建议关中地区不能再增加燃煤电厂,并用清洁能源汽车替代柴油车。同时,要做好协同削减策略,防治“跷跷板”式的污染现象。

中科院地环所研究院曹军骥认为,西安在进行燃煤总量控制的同时,还要整治小散乱污企业。“西安100公里之内不可以新建电厂,那么如果建到西安的上风向位置呢?大气是流动的,联防联控很重要。”曹军骥说,西安的小散乱污企业在生产中,排放未经处理的废弃物、污水等,对于环境影响很严重,应从严整治。

此外,交通源污染不可忽视,在加快老旧车辆淘汰的同时,应尽快出台、划定重型载货汽车的禁行区。其实不仅仅是二氧化氮,进入夏季,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形势都不乐观,解决夏季空气质量污染,还应该尽快启动机动车常态化限行。

氮氧化物浓度降低40%

据中科院地环所研究员黄宇介绍,氮氧化物控制对策离不开政府与科技。政府需建立排放清单,并制定相关法规,进行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氮氧化物排放的监控。

同时,应利用科技手段控制氮氧化物,譬如开发氮氧化物高效去除核心材料、开发机动车氮氧化物高效净化技术以及环境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去除技术。

地环所已研制出一种清洁薄膜,可用于建筑物、道路表面,采用喷涂、滚涂等镀膜工艺成功实现常温催化,并应用于建筑玻璃外立面及石材表面,目前已在浐灞生态区选择一条路,进行试点应用。根据数据比对,使用清洁薄膜后,氮氧化物浓度可降低40%。因此,专家建议,可在人口、车流密集区域逐步扩大试点并进行推广。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