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9日,距离巴中民警汤洪林病逝并捐出眼角膜已过去一周时间,他的眼角膜救治了多少人?他们的情况又如何?据悉,今日在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汤警官的另一只眼角膜成功移植给了一位7岁的达州孩子小青(化名)。
2017年3月19日,距离巴中民警汤洪林病逝并捐出眼角膜已过去一周时间,他的眼角膜救治了多少人?他们的情况又如何?据悉,今日在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汤警官的另一只眼角膜成功移植给了一位7岁的达州孩子小青(化名)。
▲小青手术成功回到监护病房
贫困之家的宝贝渴望光明
爱眼公益基金伸出援助之手
小青出生于达州开江县新街乡一个普通农户家族,世代务农且父母均不识字使其家境十分贫困。本来小青的出世让他们有更多的希望,但是小青出生后不久,小青妈妈就发现孩子眼睛不正常,由于家贫他们只能选择在就近的小医院看病,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当地医生就喊到大医院去,说要十多万呢。”从此,小青一家拼命挣钱,爸爸外出打工做点安门之类的活计,妈妈则在家务农兼喂猪,遗憾的是,喂猪却遇到猪病,几万块钱都打了水漂不说,还欠了人家的债。
▲小青的家十分贫困

▲唐建院长给小青检查眼疾
眼看着小青已经7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一家人仍是一筹莫展。今年2月份,达州关工委注意到了他们一家,经过多方协调,在3月13日,省内角膜病专家、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业务院长唐建博士一行亲自下到小青所在的家,对小青的眼睛做了初步检查。唐建院长表示,小青的眼睛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属于小眼球,双眼只有光感,存在角膜白斑及白内障等疾病,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介于小青家境,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特地为小青申请了爱眼公益基金,对手术费进行减免。
院长亲自主刀手术成功
小青一家对捐献者心存感激
“将眼角膜捐给切实需要的人。”这是汤警官家属的唯一要求。于是小青有幸成为了第二位受捐者。
上午11:00,小青被推进了手术室,本次手术由唐建院长联合几位医生团队主刀,手术历时两个多小时,综合角膜移植、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瞳孔成形术四项技术。“在平时每个技术都是单独来做,这相当于是四联手术,难度非常大,但总的来说效果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手术很成功。”术后唐建院长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所有技术同时进行,这对医生是很大的考验,而且这还是在本身发育不正常的眼球上进行,难度可想而知。而对于大家关心术后恢复的问题,他说需要观察一周左右,“后期仍需要看情况 ,比如眼压偏高,如炎症就需要根据情况 手术或药物治疗,希望我们通过术后期观察,能避免这样的问题。”据了解,小青先行的是右眼手术,接下来仍需积极治疗左眼。

▲唐建院长手术结束接受媒体采访
得知手术成功,小青一家非常开心,“我们虽然不知道是谁捐的角膜,但是真的很感激。”小青妈妈说,她没有文化,以后小青眼睛好了,再困难也会供他多读书。
法医小伙:我会带着汤警官的精神继续未来
同日,另一位受捐者法医小陈(化名)再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由于圆锥角膜造成角膜白斑,需要及时更换角膜,作为学法医的他来说,对医疗以及器官捐献都有深刻的了解,“我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幸运,能够这么及时地手术,也没有想到能得到他的角膜,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吧。”小陈表示,他知道珠网膜下腔出血大多是由于平时工作太劳累了造成的,对比自己的工作,他觉得自己需要做的还很多。而汤警官这种精神将鼓舞他未来的人生,“感觉他就在我身边一样。”
神圣而伟大的角膜捐献事业
在我国,器官捐献率极低,在角膜捐献方面,我国目前有超过200万角膜盲患者,但是我国每年接受角膜移植复明的人数仅有不到5000人,大量的角膜盲患者得不到角膜复明,所以国内眼库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爱尔眼库前身是康桥眼库,由于地址以及硬件设施升级从而在2016年正式由省卫生部门批准更名。爱尔眼库是角膜盲症患者与角膜捐献者之间的有力桥梁,是光明的使者!截至目前,眼库已收到近5000名社会爱心人士递交的生后眼角膜无偿捐献志愿申请书,成功实现600多例(人)捐献,帮助了来自四川、广东、新疆等全国各地的1000多位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打破传统的习俗,在身后仍为社会贡献力量是神圣而伟大的,我们需要向每一位捐献者致敬!”眼库工作人员如是说。
事件回顾:巴中民警汤洪林逝世捐出眼角膜
2017年3月12日,四川省巴中监狱六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汤洪林蛛网膜下腔出血医治无效去世,其家属遵照生前之志愿做出了捐献眼角膜的决定。3月11日当晚,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爱尔眼库团队连夜赶到巴中市中心医院,与此同时,巴中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到现场参与协调相关事宜,使此次捐献、摘取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汤警官从警17年,表现优异,曾多次立功受嘉奖,曾立三等功一次,受嘉奖一次,3次获评优秀公务员。现任巴中监狱六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是巴中监狱历史上最年轻的监区长。忠诚永驻,警魂长存!汤警官,愿天堂没有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