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天网” 候鸟北归一路畅通
清除“天网”。记者 徐黎明摄
随着惊蛰节气过去,天气逐渐转暖,鄱阳湖越冬候鸟进入北迁高峰。鄱阳湖保护区巡查人员没有放松对湖区的巡查,反而绷紧了神经,为候鸟北迁站好最后一班岗。
站好最后一班岗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鄱阳湖区都活跃着数支护鸟巡湖队,他们清晨乘船出去,然后背着沉重的工具包在泥泞中徒步跋涉,拆除捕鸟“天网”,清理毒害候鸟的诱饵,风餐露宿,一出去就是两三天。鄱阳湖的北风很强劲,吹得脸刺痛。
3月9日上午,都昌县候鸟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李跃和同事穿好齐腰深的防水渔具,背着装有望远镜、照相机、GPS导航仪、执法记录仪、砍刀、水、干粮等物品的背包,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巴,开始了一天的巡查。
李跃说,如果发现网上还有活着的候鸟,先小心翼翼地剪开尼龙网,取出鸟,敷上药品。伤情较为严重的,将送往都昌候鸟医院治疗。
谈起候鸟,李跃深感责任重大。都昌境内的湖区湿地面积广阔,占全湖的1/3,湖岸线接近全湖1/6。该局只有14名工作人员,却承担着4.11万公顷保护区的候鸟安全,其中核心区0.82万公顷,实验区3.29万公顷。
据介绍,去冬今春,都昌县对湖区布设的“天网”全部予以清除,该候鸟保护区共计派出人员巡逻检查30多次,清除“天网”6千米,救护放飞候鸟40多只。
护鸟故事搬上戏台
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有关负责人说,巡湖期间,队员们一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对下湖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并与湖区承包人签订了《候鸟保护责任状》;另一方面加强了巡湖力度,对围垦现象进行制止,对天网、毒饵进行排查清理。这些爱鸟如痴的巡护人员,视候鸟为“国宝”,只要发现有人破坏就会查个究竟、管到底。
南昌市新建区拥有鄱阳湖水域面积七分之一,具备典型的内陆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有大量候鸟来这里觅食越冬。除了正常的巡湖,保护区还与西门采茶剧团合作,寓教于乐、以案说法,联合编排了小品《保护候鸟人人有责》、快板《白鹤“三送”》等群众喜闻乐见、与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作品。
昌邑自古被誉为戏曲之乡,目前已发展到6个农村剧团,130多名骨干演员,西门采茶剧团就是其中之一。每年春节期间,新建县昌邑乡西门村的戏台下人头攒动,当地农民剧团以“保护候鸟”为主题,表演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曲艺、采茶戏等丰富多彩的节目。
将护鸟故事搬上戏台,吸引湖区群众观看,潜移默化向他们灌输爱鸟护鸟的知识。这种将日常生活中保护候鸟的事例编写进采茶戏的方式,轻松愉悦、贴近生活,湖区群众爱看,自觉投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
“天网”越来越少
“现在几乎看不到天网了,只有在与永修、余干交界处,因为人迹罕至,偶尔还会发现,冬候鸟离开之前,我们的巡护工作一天也不能松懈。”李跃说,他们在沿湖重点村组设立举报电话,聘请16名当地村民为护鸟员,在众多热心人中布下耳目,撒开了一张又一张保护候鸟的“民间网络”。
为确保巡护质量,巡护人员在巡护时都携带高清晰度望远镜、数码照相机、全球定位仪(GPS)等先进的巡护检测装备。在日常巡护的基础上,巡护人员还会对进入保护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突击检查、登记,排查隐患,对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野生动物的行为,从重从快严厉打击。
此外,民间护鸟公益组织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据介绍,都昌县西源乡小天鹅保护协会,今年共成功救治各种濒临死亡的候鸟9只。
记者 徐黎明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