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省委书记娄勤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要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
2016年4月,省委书记娄勤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要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
历经近3个月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省委“三项机制”正式印发,明确了导向、搭建了平台、凝聚了力量,激发了全省广大干部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强大内生动力。
给干事创业干部吃下“定心丸”
随着省委“三项机制”的印发和实施,原本压在很多干部身上的思想包袱逐渐得以松绑,给广大干事创业干部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真正“敢作敢为,有所作为”。
去年临近年底,渭南市交警支队原副支队长、临渭区交警大队原队长闫丰胜被任命为渭南市交警支队队长。这起人事任命在当地引发不小反响。闫丰胜从一个排名偏后的副职提拔到正职领导岗位,正是由于他的“群众评价高、工作业绩突出”。
这类贯彻“三项机制”涌现的鲜活实例,为党员干部指明了干事创业的努力方向。在去年的换届中,我省对“正面清单”识别出来的823名干部进行了提拔重用,对触碰“负面清单”的26名干部不予任职备案,还有68名干部因工作状态不佳、不适宜担任现职等原因进行“下”的调整。
“在我们乡镇基层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由于长期在一线默默奉献,相对来说晋升渠道比较窄,‘三项机制’的提出,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积极奉献的热情。”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岐山县凤鸣镇党委书记康凯表示,“三项机制”用制度激发追赶超越精气神,更为基层乡镇干部大胆干事创业“明了方向、撑了腰杆、涨了士气”。
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为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全省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出台了既与省委“三项机制”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实施办法,构建起了上下衔接、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
宝鸡市制定了《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有为的若干意见》,提出每年评选表彰10名“忠诚干净担当”县级领导干部、20名“创新实干”镇街党委书记(科长)、50名“爱岗敬业”普通公务员,使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汉中市对每年评选的10名优秀镇办党委书记、30名优秀科局长,优先提拔重用。省统计局出台了一系列细则,细化了三种奖励情况和十个方面的“能下”渠道,从实从细从严落实“三项机制”。
“三项机制”推行以来,全省共鼓励激励干部1122人,容错纠错156人,能下调整489人,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凝聚起实现追赶超越的精气神。
催生追赶超越动力
“人管人,累死人,机制管人管灵魂”。“三项机制”政策给广大党员干部指出了一条为政道路,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褒奖,为提振我省党政干部干事创业信心开了一剂良方,在全省营造了对标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争先进位、比学干超的浓厚氛围。
“各级扶贫干部因为有容错纠错机制壮胆撑腰,一下子探索出70余种精准扶贫模式,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谈及渭南市细化容错纠错细则,打消干部创新顾虑,该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郭智强说。
“三项机制”的推行,在全省掀起了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热潮。韩城市紧盯干部队伍,抓住关键少数,各项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闯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逆势突围、转型升级的新路子。镇巴县用全面刚性党建推进全覆盖脱贫攻坚,全县31名县级领导、159个县级部门单位、6465名党员,全覆盖包联帮扶129个贫困村和结对帮扶1.9万贫困户。
前不久,省考核办、省统计局就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情况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综合满意度达到92.76%。其中对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出台相关举措的满意度为95.39%;县乡换届工作中运用“三项机制”情况的满意度为92.5%;落实“三项机制”选用干部的满意度为91.67%;运用“三项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激情、解决不作为问题的满意度为91.41%。
“三项机制”保障实现追赶超越和落实“五个扎实”要求的成效,已经在三秦大地显现。
记者 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