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总体规划 将统筹考虑37个区(市)县(图)
![]() |
都江堰灌区分布示意图。图由成都市规划局提供
突出城市规划的区域统筹作用 统筹考虑37个区(市)县
一是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更大区域尺度重构。规划将打破成都市传统的单核集聚发展模式,强化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市域范围以及雅安的雨城区和名山区共37个区(市)县统筹考虑,构筑网络化的大都市区,促进非核心功能向外疏解,以核心功能为切入点,推动区域空间组织网络化。规划注重从大都市区范围内组织城市交通,强化都市区内城市间交通联系,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在现有城际铁路的基础上,新增多条都市区内城际铁路,实现各城市间1小时的互通互达,大都市区范围外,加强铁路和高快速路通道建设,让大都市区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系更加便捷。
二是跨区域协调产业发展。重点推动龙泉山东侧产业带建设,也注重推进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雅安等跨市际的产业、旅游、物流等互补与协同,并构建市际复合交通廊道,支撑区域一体化发展。三是不断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功能上,以特色功能引导镇村发展专业化,融入城市功能体系;空间上,镇村“成片连线“布局,形成精品示范线路;形态上,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充分利用自然要素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布局形态、建设“房前屋后桃李飘香”的田园风光以及充分保护山水特色,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 打造“人在城中,城在绿中”新格局
一是注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提出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体系下的城市规模和布局,按照“三定“的发展思路,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即“以水定人“:以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为底线,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防止因人口规模过大而带来水资源不足的风险。“以地定城“: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协调城镇生态、生产及生活空间,合理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空间无序蔓延。“以气定形“:系统分析城市规划中的风环境、热环境、邻避设施气体污染等问题,通过构建多条通风廊道,改善城市通风环境和热环境,转变高密高强的城市开发模式,让居民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品质。
二是中心城区向外疏解人口和城市功能,加强市域生态保护,维护生态格局。规划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的补绿行动,通过构建生态屏障、建设绿色廊道、提升城市绿地比例等措施,打造“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新格局。三是结合重大环境变化,加强与新机场的对接,实现与简阳一体化安排,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格局,并从大都市区和集中建设区范围分别考虑,明确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布局。四是促进多规融合,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张蓝图全覆盖。
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刚性管控作用 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一是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刚性控制线,稳固城市发展格局。
二是进一步明确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提出各类空间区划的管控要求,并予以监督,确保总规的权威性。
三是明确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管控,大力推进历史遗产保护、特色文化展示,塑造魅力天府,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未来漫步于成都大街小巷,居民将切实感受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交融的城市特色,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兼具国际化的现代文明,精神生活将得到进一步丰富。
突出城市规划对专项规划编制的引导作用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对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生态保护、居住和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综合防灾减灾等的专项规划提出编制引导,明确具体的原则标准,在符合总规专项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专项规划可进一步细化布局等详细内容,为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预留接口,有利于规划的实施。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