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注:“她时代”来袭,大学阴盛阳衰?
男多女少的无奈
入学已近半年,广州某民航学院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以下简称地设专业)的学生小马还是有些惆怅。
地设专业所属的飞机维修工程学院是全校闻名的“和尚学院”,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全院大一至大三几千名学生中,只有8名女生,小马就是那1/8,也是整个学院2015级唯一的一名女生。
作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入学以来,小马感受最多的是孤独。尽管和班里的男同学相处“挺好的”,但入学至今她一直独来独往,也不热衷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除了上课和睡觉,其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看书。
地设专业并非当初小马报考志愿的首选,被调剂至此的她尚未适应单独和一大群男生长期相处,而因为学院是独立校区,她也没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女生群体。小马一直很羡慕女生较多专业的同学,希望自己也能有个伴。当被问到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时,她没有正面回答,“走到这一步了,就算不喜欢也没办法,所以还不如喜欢上呢。”
没办法,就是女生少”,飞机维修工程学院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辅导员廖老师有些无奈地说,由于招生限制,她所带的班级全是男生,作为学院的团总支副书记,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也令她很头疼,因为想组织什么活动也开展不起来,学生观看活动积极性也不高,“一群大老爷们也没什么好看的”。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其他学院的女生来表演时,届时现场便是一片沸腾,热闹非常。
不只是小马,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男生们来说,他们也渴望班级里有更多女同学。
“因为女生少,男生找对象都得去外校找,相对女生就很受宠。”中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男生刘成(化名)说,中北大学是所工科院校,男女生人数比例约为7∶1,刘成所在的专业则为3∶1。虽然他们对班里的女生照顾备至,但大家还是希望多认识一些活泼的女生。为了跨校搞联谊,他们在贴吧中自黑找乐,也由此开发出了一条与外校女生联络的重要渠道。
多重因素导致高校性别失衡
越来越多的女生正进入传统观念中与她们“无缘”的“纯爷们”的专业,一些原本被男生“垄断”的专业中性别比例也在逐渐缩小,然而,为何有部分高校和专业依旧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呢?
“一些高校或专业男女生比例失衡的因素一般为专业特性、文化观念、考核制度三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林杰总结说。
这点中国妇女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得到证实。在招生层面,2014年教育部对高校录取划定的“红线”禁区之一,就是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门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而几家男女生比例失调比较严重(均为女少男多)的高校工作人员也表示,高考招生时都是一视同仁,并未有任何性别歧视。
“报考何种专业更多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选择。”西南某高校的工作人员认为,该校长期性别比失衡主要由学校性质造成,学校的工科专业极具优势,愿意报考这些专业的女生本身较少,“有些专业一听名字,很多女生就会望而却步。”
“除非调整学科”,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近几年学校进行过学科调整,但都是微调,并未对学生比例产生直接影响。
对此,廖老师也很认同,她表示,出现这种情况确实有专业的特殊性,像小马所就读的地设等民航机务类专业经常跟飞机部件打交道,学生实训时,大夏天穿着厚厚的实训服在机库里敲敲打打、焊钢板,手都磨破了皮。工作后也是风吹日晒的高强度工作,经常要熬夜进行飞机大修等,非常辛苦,因此男机务师较多。“可能这样学生和家长就判定这个专业是男生的专业,不会去主动选择。”
在学习层面,尽管女生人数少,但受访对象普遍反映女生学习成绩更好。刘成所在的班级,女生不但成绩优秀,保研率也更高。
然而,这种成绩的优势并未转化为就业优势,“才以稀为贵”经常输给了性别差异。
事实上,在一些理工类行业我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女性,但某些工种苦、累,“不太适合女生”的社会普遍认知不光让女生在报考时犹豫,也影响着企业的选择。
日前,在北京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招聘台前并未张贴“男生优先”等字样,负责人却表示,在招聘研发方向的员工时确实更倾向于男生,理由是这一岗位经常要加班,工作压力较大,除非特别优秀的或者有强烈意愿想要在该部门工作的女生才会考虑,但她之后又强调“我们部门经理也不愿意用女孩”。
“企业需求就是风向标”,廖老师说,“一旦企业更倾向于要男生,女生就业前景没那么明朗,便没有家长会让孩子报读,女生就业时也会考虑换行业,久而久之就有了种理所当然的感觉”。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