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面孔2015:鼓舞、感动、忧伤……丰富了时间的记忆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面孔记忆时间 2016-01-01 11:28:34
 屠呦呦·功成青蒿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小雅·鹿鸣》诺贝尔奖对中国公众的精神折磨简直没完没了。以前拿不到奖,人们从头到尾心心念念,总是焦虑我们各种不行;后来莫言得奖


孟祥见·为科学殉职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015年12月18日,北京正值深冬,万木萧瑟。就在这一天,从清华大学何添楼里传来的一声巨响,震破了校园的冬天,也震碎了孟祥见一家的人生。

当天上午,清华大学何添楼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32岁的博士后实验人员孟祥见不幸遇难。12月20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公安分局向孟祥见家属通报了事故现场勘查结果及初步结论: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其实验所用氢气瓶意外爆炸、起火,导致孟祥见腿伤身亡。

于家人来说,孟祥见的死是一场意外,家族的悲剧。孟祥见老家在安徽农村。由于家境贫寒,孟家曾经连续三年没有好好过春节,有一年只是买了2.8元的猪肉。父母给子女的生活费,也需要错开时间来给:上半个月先给一个孩子400元,下半个月再给一个孩子400元,不然凑不齐。

孟祥见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曾跟母亲说:“一旦我毕业了,就不要你摆地摊了。”

孟祥见对化学的热情,由来已久。高一时第一次化学实验课,做氢气的相关反应实验,孟祥见听得很认真。当时条件艰苦,可供参考的资料极少,孟祥见经常在课后找老师把资料借来再次研究。

他先是在安徽念完本科,后来考到上海读研究生,接着又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博士。在清华做博士后的日子里,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0点半,朋友们要是打电话给孟祥见,他多半都是在实验室里。本来,博士后出站后,他应该去南京一所高校当副教授的。

在清华大学学生们献给孟祥见的鲜花中,有一张纸片,写着“祥见走好,科学永远记得你”。在公众长久的意识里,“为科学献身”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口号,然而这一场事故,让人们明白,它也很有可能成为真真切切的现实。但是人们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科研的魅力,源于人类从起源之时就萌生的对万物的向往。最骄傲的战士,永远倒在冲锋的路上。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