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凸显:父母成敏感字眼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贫困地区儿童心理字眼 2015-12-11 10:55:42
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群体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广泛存在,其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亲情缺失让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心


多种关爱短板有待补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使得家庭、社会、学校等关爱体系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

家庭教育主体缺失。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时发现,留守儿童父母责任意识薄弱,不重视履行管教职责,造成家庭教育主体移位。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监护,一些外出务工的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和提醒,还有的甚至连生活费都不管。而隔代的监护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的还体弱多病,很难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因为缺乏亲情关怀,一些女孩子来例假了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就用脏的棉被擦一下,非常不卫生。可是我们学校都是男老师,也没法教她们生理知识。”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龙齐完全小学支教的志愿者侯城亮说。

学校监管仍有不足。当前不少贫困地区都设立寄宿制学校,这为留守儿童提供了监护,但部分寄宿制学校人力物力短板突出。一些寄宿制学校只得外聘附近村民、返聘退休教师,或者让学校老师轮流当值。有的老师既是班主任、科任老师,又是宿舍管理员、生活老师,“三头六臂都不够用”。

社会关爱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居住在交通、生活不便的地区。对于专业社会工作者而言,因受项目委托被学校、社工机构派驻到当地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一旦结束大多数人也就随之离开。有的社工机构虽然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社工站,但社工数量较少,流动性较大。

此外,农村儿童校外活动阵地覆盖率低。据统计,广西现有村委会14359个,但2/3以上没有儿童校外活动阵地,部分有活动阵地的,配套设施也比较简陋,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与伙伴玩耍和交流机会少了很多,乐群性受到影响。

让更多阳光照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基层教师及专家表示,在逐步完善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学习生活硬件的同时,更应增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关爱服务政策、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和农民工父母心理指导、加大社会工作者和教师心理培训投入力度等举措,让更多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

“目前,我们已提出并开展在留守儿童较多的村、屯建设‘儿童家园’工作,在‘儿童家园’通过组建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知心姐姐等队伍,开展爱心陪伴等关护活动,效果较好。”广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提倡“儿童家园”建设,广西已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女童身心健康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今后各地相关部门将整合资源,逐步完善留守儿童心理服务政策。

多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呼吁,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对监护人开展有效的培训,提高父母及监护人家庭教育水平,强化父母的责任。

“不少研究表明,母爱是孩子身心和情绪健康发展的基础,缺乏母爱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在情绪方面呈现偏异和障碍。”一位受访人士表示,在强化父母责任的同时,还可探索开展“产业到家、留住妈妈”工程,发挥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生力军作用,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专家建议,一方面,要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使其能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为农村教师提供一定的心理指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建立一支“专职为指导、兼职为主体”的农村寄宿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队伍。

张旭东等专家还建议,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机制,加大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采购力度,特别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资金上给予优先和适度倾斜。同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探索在农村社区组建一支由政府部门、妇联、共青团、村委会等组织工作人员和留守儿童教师组成的社工队伍,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半月谈记者王军伟 吴小康 徐海涛)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