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凸显:父母成敏感字眼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贫困地区儿童心理字眼 2015-12-11 10:55:42
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群体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广泛存在,其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亲情缺失让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心
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群体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广泛存在,其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亲情缺失让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忍受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无助乃至痛苦,度过难以言表的留守时光。

孩子内心最敏感的字眼

渔洞小学位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从县城出发需要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因地处山区、经济收入有限,很多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

“我们现在共有289名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渔洞小学罗校长说,目前学校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父母常年不在家,一些孩子甚至几年都见不到父母。

“弟弟今年上二年级,在学校里基本都是我帮着照顾,帮他洗碗、洗衣服,每次来学校之前都是我收拾好东西再带到学校。”聊起学校里的生活,11岁的小云(化名)向记者倾诉自己的烦心事,“弟弟很顽皮,每次玩耍都会把衣服弄得很脏,说他也不听。”小云说,“希望弟弟能懂事一点,这样我也可以省心,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

聊起父母后,小云突然流起泪来。据学校老师介绍,和小云一样,父母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敏感的字眼,也是孩子幼小心灵里最不愿被触碰的地方。“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旦听到有人聊起和父母相关的话题,他们总躲到一边不愿意讲话。”

父母离异后,小玲(化名)一直跟随爸爸生活。她告诉记者:“我喜欢画画,画爸爸妈妈,画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我戴的项链也是妈妈给我买的,一直戴着。”话语间,小玲不时抚摸着手掌上的一道伤口。“这是之前我不小心弄伤的,当时很疼很疼,那一刻我想,要是有爸妈照顾我就好了。”

“在农村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不少人从小就住校。在人生旅途中,他们是一群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长期在中国西部山区任教,并编著《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书的教师杨元松说。

四大心理问题突出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由于精神上缺少关心,留守儿童情感上常常处于“饥饿”状态。不少留守儿童表现出明显的孤独、内向、敏感、逆反等状态。

——长期留守带来内心孤独。

记者在广西西部大石山区采访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比较内向,见到记者后远远地站在墙边盯着看,不愿意交流。“他们有的也不怎么和老师说话,即使老师主动关心询问,他们也不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在广西田阳县乡村小学任教的谭老师说,有的孩子会有“爸妈不要自己”或“爸妈不喜欢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虽然会和父母电话联络,但是聊天时也不愿向父母袒露自己遭遇的不开心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等专家指出,自我接纳、情绪、人际交往等社会性发展问题,是少年儿童整个人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社会性发展出现问题的人,往往身心健康受到明显伤害,甚至严重影响其道德发展。

——家庭压力带来心理负担。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对全国72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82.7%的留守儿童经常或有时做家务,50.8%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做饭,30%留守儿童在家需要照顾弟妹,13.1%照顾长辈。

  张旭东表示,农村留守儿童干家务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里面既有迫于生活的无奈,也有过早体会到大人的艰辛而主动分担家庭责任。“其中,女孩一般比同龄男孩成熟,更懂得家人的艰辛,内心也更为敏感和脆弱。”

——意外伤害、校园暴力、性侵等带来心理创伤。

来自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的研究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留守儿童是其中主要受害群体。

此外,校园暴力以及性侵等问题也会给留守孩子带来巨大心理创伤。“前段时间就发生一起孩子担心被打而不愿返校的情况。”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所乡镇中学的一名老师说。

——缺乏亲情沟通和有效引导出现逆反心理。

专家认为,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家庭教育缺失、亲情沟通较少的成长环境中,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有的会出现逆反心理,甚至产生攻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加之受手机、网络游戏等不健康内容影响,一些留守儿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