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西安中小学教师职称现状调查:职称关乎教师尊严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职称教师西安 2015-09-28 08:22:19
对于默默奉献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而言,职称不仅仅关乎着自己的级别和待遇,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能力和师德的一种肯定。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老师职称的评定却往往会遭遇天花板效应。小学教师大
   对于默默奉献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而言,职称不仅仅关乎着自己的级别和待遇,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能力和师德的一种肯定。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老师职称的评定却往往会遭遇“天花板”效应。小学教师大多只能评到中级职称,中学教师大多只能评到高级职称。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因为不善于做科研、写论文,很难获得应有的职称和待遇;甚至,在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还出现了“行政权力过大”、“暗箱操作”等“潜规则”。

    针对上述这种情况,在李克强总理今年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总理如是说。

    一到评职称就闹心

    在现今许多人的眼中,教师这份工作好像总是很轻松,不但一般的节假日可以跟着学生照常过,而且还拥有令外人艳羡的寒暑假期。但这显然是不了解教师这份职业的特殊性。

    对于44岁教中学历史的马老师来说,早上五点多起床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难怪,现在的他,不仅身带两个高三重点班和一个其他年级普通班的历史课,还是其中一个重点班的班主任。这让他不得不早早地从家里赶过来,与学生们一起上早自习。一周20多节课,外加周六周日给高三上的6节课,让这个在讲台上站立了26年的老师如今已经两鬓斑白。

    自从2008年评上高级职称后,马老师说自己便很少再关心职称改革方面的消息了。这倒并不是没有进取心的意思,只是对于大多数中学老师来说,高级职称便是自己职业生涯的顶点了,能评上正高职称的少之又少。“名额太少,竞争太激烈,倒不如把精力完全用在教学上。很多指标并未有严格统一的标准,最后造成的结果便是‘硬件不硬,软件不软’。”马安潮说。

    说到这,马老师回忆起自己7年前参评高级职称时,印象最深刻的三个硬件指标,分别是评上中级职称满5年、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年度考评中为优秀。他认为将学术论文作为重要参评指标是可取的,但过于苛求则可能会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他说:“中学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学,而不是研究。评职称也罢,评其他奖项也罢,所有的目的都应该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太过于看重论文,势必让一些老师即便课讲得很好,深受学生喜欢,但依然与评职称无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逼着一些老师找人代笔,再花钱请人发表,严重浪费了资源和精力。”

    若说中学老师职称晋升上最难迈的槛是高级职称,那么对于小学老师来说,这道槛就更高了。这个月开学,便是蓝田县玉川镇渗金庙小学的校长吴西武在大山里待的第25个年头了。自2005年评上中级职称后,他便再也没有申请过更高一级的职称了:“根本就不考虑,小学老师的职称到这一步就差不多到头了。”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访问学者许建国看来,对于一位老师来说,职称的意义不可谓不大,它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一种肯定,对于其教学经验和经历的认可,对于教师专业水准的一个评估。“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包括职称评定在内的教育系统受到了来自商业社会的侵蚀与冲击,教育方面的价值观出现了偏离,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干扰了我们正常的教学生活。”许建国说,这首先表现在一些老师抛开学识和能力,单纯追求一种虚荣,过程中出现了弄虚作假现象;其次是在评审过程中出现作弊现象,“在上级领导和评委中是否有关系,成为一种潜在的指标”;最后,过于注重论文等指标,也打击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让买卖现象屡禁不止。

    许建国表示,在一些学校,对于老师的职称评定也成为上级机构管理老师的一种工具:“校长对于教师的管理应建立在自身魅力与高超的管理水平上。职称评定应是一种对于教师的激励手段,而不是管理手段。”

    职称关乎教师尊严

    24年,与他当年一起来到这片秦岭山里的教师纷纷“出山”谋出路了,他却一直坚守,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婚后分居12年,谈到儿子的作文“爸爸给山里孩子教学,没时间给我教”时,他突然掩面痛哭……他便是前文提到的吴西武老师。“业务能力强,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24年在山区调动6次,去了5个学校任教。因为交通不便,他与妻子两地分居12年,为山里娃撑起一片天!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标兵!”蓝田县玉川镇中心小学校长魏明华如此评价这位同事。

    对于山中的老师来说,办公室便是家。即便是身为校长的吴西武,也是如此待遇。办公桌的对面,便是他的一床一被。看到新闻上说国家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改革,吴西武表示自己非常欣慰:“山里条件差,想要留住人确实不容易。若是能够解决好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就能少一些留不住人或者人进不来的问题了。”

    常年生活于城镇上的人也许很难深刻体会到大山里的教学条件之差。吴西武所在的学校,包括他在内,总共只有7名老师和21名学生。因为人数少,只能采用复式教学(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这里的老师,每个人都需要同时带好几门课程,比如吴西武,他本人便分别教过语文、音乐、实践、科学等课程。他们一般只有周六周天可以回一次家,有的离得远,得转好几次车;这里的学生,大多数的父母都出门在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里住得稍微偏远点的,走路上学得40分钟左右。在一些地方,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与城市相比,这里也缺乏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会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评选‘教学能手’称号的重要指标之一。客观条件所限,农村老师在评选各类奖项时相比城市老师又落后了。”吴西武老师说,哪怕是发论文,农村老师所拥有的渠道和掌握的信息也与城市老师不在一个水准上。

    但是,即便这样,吴西武认为职称对于农村老师依然意义非凡,这一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队伍稳定问题。他说:“对于那些在农村教书一辈子的老师来说,职称不仅仅是自身能力的证明,更是一种荣誉,是自己出门在外工作对于家里人的一种交代。”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