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长草”风靡西安 学者:草标属于民俗
似乎,头上不长根草,都不好意思见人。只是,更多人了解的头上插草,在旧社会代表着卖身。当下怎么成了潮流呢?
对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钱文忠表示,二者完全不同。前者是潮流,后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民俗,有许多规矩要讲。
“旧社会的插草卖身,是有很多讲究的。”钱文忠告诉记者,“插草卖身”的“草”实为“草标”。“草标”最早产生于晋代,当时就产生了集市。当时的房舍简易,多用草盖成,加之粮草交易甚多,故遍地皆草。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卖。“草标”起到的是广告作用,“《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卖鸡’、《水浒》中的‘杨志卖刀’,都是插上草标销售的。”
不过,钱文忠也指出,“草标”有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只能用一根草;二必须是枯草;三是只能用草的径,最常用的是稻草的径或麦杆。另外,草标上还必须打个结,这个结要打在上端,呈上短下长的样子,“这些必要条件都是传统旧社会约定俗成的,也算是一种民俗!”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