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中外大比拼:“互联网 ”给博物馆带来什么?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大比博物馆互联网 2015-08-18 10:06:46
参观者在国家博物馆踊跃扫描二维码(图片:国家博物馆提供) 近年来,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让不少博物馆焕发新颜。许多博物馆的数字化探索不仅可以让游客看到藏品更加精巧入微的细节,甚至可以让他们3D打

  泰恩 威尔档案博物馆的App

  老外们还有什么新玩法

  海外的博物馆是数字化“道路”上的先行者,且在这条路上玩出了更多有意思的花样。

  走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街道上,你的手机可能会突然跳出这样一条信息:“曾经扰乱治安的酒徒和斗殴分子,会受到公开羞辱的惩戒。”短暂的茫然后,你会发现自己正站在曾经酒徒横行的酒吧街上。再往前走,你又会在手机上看到,“1733年,一个表演者在城堡前召集了一群看客……”你一转身,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就矗立在身后。

  这个推送故事的手机App正是当地泰恩威尔档案博物馆的杰作。他们结合了当地历史、档藏珍品和手机定位,让游人身临其境地体味历史,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对博物馆的兴趣。

  许多博物馆不满足于让游客“看”得尽兴,还为他们“定制”出可以触摸的文物。英国化石标本3D数据库由英国地质调查局牵头,集合了英国各大文博机构的化石标本。每个标本都配有高品质的3D图像和3D模型。参观者可以在电脑上将模型旋转、放大和下载。如果实在爱不释手,你还可以借助一台3D打印机,让立体的标本和化石呈现在你眼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也给记者举了一个国外博物馆利用新技术的实例:“在一所博物馆里,孩子们如果对着馆内的扫描仪做各种表情,具有相似表情的画作、雕塑等展品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引导孩子们去寻找。”

  “互联网 ”将带博物馆去向何方

  “‘互联网 ’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方向。”陈履生说,“博物馆使用新技术手段的终极目标在于最大限度、更大范围地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让全社会了解、认识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

  宋向光认为,“互联网 ”能帮助博物馆延伸基本的社会职能。一方面,互联网新技术的使用加强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联系;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将博物馆打造成一个公众教育的平台,让更多的家庭可以借助网络从博物馆汲取知识。

  面对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陈履生相信这是实体博物馆面对的机遇,而非冲击。“比如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一些3D复制品可能将画作精细到连脸部细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但大家还是如痴如狂地涌入卢浮宫。因为即使复制出一模一样的《蒙娜丽莎》,博物馆里那种神圣、庄严的感觉还是无法复制。”陈履生说。

  宋向光认为,目前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对于那些希望了解展览情况的观众而言,虚拟博物馆或许就已足够;但如果想要真实接触展品实物,体味历史,最好还是能亲身走进博物馆。

  展望博物馆发展的前景,陈履生表示,未来互联网的应用应是全方位的,除了网站展示、语音导览这一层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在文物管理、修复以及国际合作上的运用。“比如北京的一件青铜器如果破碎,并且超出了国内的修复能力,我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寻求国外机构的帮助。”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