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揭中小学有偿补课三大重灾区 已成违规利益链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重灾区有偿中小学 2015-07-09 10:19:24
日前,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提出中小学有偿补课六条禁令。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规定再次重申,但禁令所提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的已形成违规利益链,成了滋生腐败

在某教育机构上海普陀分校某教学点,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快速提分法时表示,有渠道押对一些学校期中考或月考的题,并表示跟学校有合作。

    据了解,这类培训机构的各区域教学点几乎都位于学校周边,每个教学点都成立了专门的“教研组”,但有老师坦言,其中不乏泄题通道,平时小考试题不保密,很容易被个别老师或学校负责人拿来牟利。

    重灾区三:校方默许做家教

    学生聚集到老师家里补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却是教育部的6条禁令之一。

    上海一实验性示范高中物理教师告诉记者,暑期是家教的旺季,尤其是高二升高三的学生。每次10来个学生上两个小时,一个暑假挣个4、5万元不在话下。“从事家教至今没人查,万一有状况就让学生统一好口径,说是免费的家教就行,本来就很难界定。”

    需求、师德、伦理、制度相互掺杂使得有偿家教的合理性一度成为社会争议。2009年,教育部一锤定音,明确表示禁止有偿家教;2012年,国务院制定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次明确表示“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此后,各地教育部门接连发出禁补令和具体实施办法,有的地方还直接同绩效考核挂钩,施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影响到涉事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

    上海市闸北区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说,虽然禁令一道道,但在很多地方有偿家教还是很普遍,社会似乎在默许,而学校则缺乏必要监督。

    “校长还托我给朋友小孩补课,并明确地说‘费用照收’。”上述物理老师对记者说,“这种情况下,学校可能一票否决我吗?我反而给了校长一个人情。”

    记者发现,一些名师的家教业务在坊间极有市场,甚至找熟人托关系才能挤进“小课堂”,有的学校甚至将其视为打造学校教学口碑的途径之一,甚至明确向教师表示“只要不在学校补,外面随便。”

    在一些地方,家教已经逐渐公开化、规模化。有的教师租用写字楼、宾馆会议室,二三十人一起“开小灶”;有的在家窗外用LED显示屏公然进行自我推销;有的甚至干起了培训中介的活,各科老师相互介绍生源……

    专家:整治需点面结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日前表示,有偿补课问题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严禁有偿补课刻不容缓。

    然而记者采访的培训机构、教师、学校、家长、学生几乎一致认为,全面落实规定困难重重。

    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困难的原因一是参与的教师众多,导致“法不责众”;二是教师的收入不高,学生补课需求旺盛,彼此合拍,学校又不愿堵教师财路,为难自己教职工。“因此建议以点带面,先从一些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入手,严惩不姑息。”

    此次教育部规定明确了有偿补课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规定的中小学校,视情节轻重,相应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罚,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对于违反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并向社会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看来,三个重灾区中不乏情节严重的个案,背后可能暗含着招生内部信息泄露以及学校与社会机构、教师之间的不正当利益关系,滋生教育腐败,造成违法行为。

    吴遵民说,类似禁令虽然多次强调,但此次从教育部层面明确处罚措施体现了整治决心,希望能从点突破,点面结合,同时也要区分那些针对个人和个别学校的恶意投诉。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