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唐朝女子爱穿“袒露装” 仅限宫廷女子(图)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女子宫廷 2015-01-13 11:06:21
 

唐朝女子爱穿“袒露装” 仅限宫廷女子(图)

 

1995年昭陵陪葬墓新城公主墓出土的一女陶俑,穿橙红色与蓝色相间衣裙,头发高高盘起,面部雍容圆润,衣领开在胸前 记者 田东海 摄

核心提示

近日,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因剧中“尺度”问题而被责令修改,该剧复播后,引发网友争论,并且还出现了对唐朝女子服饰的讨论。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服饰是什么样的?不同时期唐朝服饰有什么不同?剧中宫廷女子服饰尺度与历史是否相符?服饰与唐朝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近日华商报记者分别前往昭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通过探访文物解答这些与唐代妇女服饰有关的话题。

“唐朝社会风气确实比较开放,宫廷女子所穿的‘袒露装’仅限于上层社会,并不是现在讨论的所有唐朝女子都这么穿衣服。”8日下午,针对目前网友讨论的“唐朝女子服饰袒露程度,乾陵博物馆资料研究室主任侯晓斌说。

服饰如何

贵妇俑:唐初服饰有低领

在《武媚娘传奇》剧中,女子基本着“低胸装”,网友大呼“尺度挺大”。剧中服饰与历史是否相符,唐朝宫廷女子服饰裸露尺度究竟如何?在昭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可找到答案。昭陵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备受关注,其陪葬墓的数量之多更是成为文物工作者研究初唐经济社会的重要载体。1971年,考古工作者陆续发掘、清理了昭陵30多座陪葬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唐太宗爱女长乐公主生前使用过的白瓷辟雍砚,门神尉迟敬德墓出土的玉璧等,时间跨度从贞观十四年(640年)到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这些文物也成为唐朝“贞观之治”走向“开元盛世”的实物见证。

8日上午,在昭陵博物馆馆长李浪涛的带领下,在昭陵博物馆一展厅,华商报记者看到了五位身着统一服饰的“女子”站成一列,首排的“女子”面部圆润且带微笑,头发盘起,双臂合抱自然垂在身前。走近细看,首排“女子”身穿的长裙呈现红色与白色相间,一条“披肩”垂在手臂两侧,从腰带所系部位可看出所穿为高腰裙,再往上看,衣领开在胸前,裸露较多,“这是公元640年,昭陵陪葬墓隋唐宰相杨温墓中的贵妇人女俑,1978年出土。5个女俑所穿是拖地条纹裙,特点是穿裙子时裙子要提到胸部,胸前系一条长带,肩上披着像现在披肩的称为‘披帛’,从女俑可以看出唐初服饰已经有低领。”李浪涛说。

推算可知,公元640年,当时武则天17岁,被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娘”刚3年。

唐墓壁画:7位女子裹得严严实实

“时隔23年,开放程度不可想象。”李浪涛指着站在五个贵妇俑后的一色彩鲜艳的女俑说。

形容这位女佣“色彩鲜艳”,是因为较之前面5个贵妇俑衣着的寡淡,这位则是身穿橙红色与蓝色相间的衣裙,色彩搭配夺目,而且头发高高盘起,面部雍容圆润,鹤立鸡群。走近细看,胸前袒露更多,大有露胸之势,“这是公元663年昭陵陪葬墓新城公主墓中的女俑,新城公主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1995年出土。”李浪涛介绍,由于公主的皇室身份,墓内陪葬品品级较高,从女俑服饰就可窥见,“发型是半刀高髻,衣服不同于前面女俑的窄袖,而是阔袖,彰显出身份。”

公元663年,武则天40岁,据记载,当时为龙朔三年,武则天已经成为皇后。在当年的5月17日,宰相李义府流放至巂州,朝野称庆。

从640年杨温墓中的女俑到663年新城公主墓中的女俑,时隔23年,人物服饰及造型的巨大变化让李浪涛不得不感慨初唐时期社会的张力,”从服饰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那会的唐朝就像要盛开的花,在动态中变化,值得品读。”

相较于杨温墓出土的女俑形象,其墓中出土的壁画《群侍图》,则是另一种“风情”;壁画中的7位女子全都裹得严严实实,衣领高至脖子下。同为一个墓室出土文物,同样呈现女性形象,服饰特点为何不同,李浪涛有自己的观点,“壁画并不如陶俑更能真实呈现原貌,陶俑更具说服力,毕竟陶俑是立体呈现,而壁画则是要求在墓室中完成,具有局限性。”

分析:低胸装仅限宫廷女子

“唐朝确实是挺开放的,从乾陵陪葬墓的线刻画更能看出。”8日下午,在乾陵博物馆,该馆资料研究室主任侯晓斌说。

作为唐高宗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的陪葬墓有17座,在1960年至1970年间,考古人员对其中5座陪葬墓进行发掘,包括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幕、章怀太子墓这三座唐代级别较高的墓葬。“这些陪葬墓出土的文物能较全面地反映唐代宫廷女子的服饰和唐朝的社会活动、历史面貌。”

侯晓斌介绍,1960年考古人员在乾陵陪葬墓永泰公主墓出土了闻名世界的壁画《宫女图》,这幅壁画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所画,所画的9位宫女,集中反映了当时女子的服饰,“你看,壁画中的人物服饰有宽袖长裙服、窄袖短襦长裙服、女穿男装服及胡服。从最左侧的宫女可以明显看出穿着低胸装,露出胸部,用披帛围在胸前。上世纪60年代的社会风气很严,出土后不少美术家看到《宫女图》很吃惊,惊叹唐朝的开放程度。”侯晓斌告知,壁画原件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从留存的图画资料依旧能领略墓室壁画的精美。

侯晓斌认为,除过壁画,也能从乾陵陪葬墓的线刻画看出当时的服饰特点,线刻画是按照墓室内石椁所刻图案拓片描绘而成。他举例懿德太子墓石椁上的《戴步摇凤冠宫女图》,该图呈现了两位侍女相向而立,双手拱于胸前,头部有饰品花钿、金凤步摇冠,“根据花钿的数量判断这两个侍女一个是四品女官,一个是五品女官,职务为‘掌宫闱管钥之事’,为后宫女官。”他说。从服饰上,看出两位后宫女官上身穿桃心领袒胸宽袖短衫,可以看到露出乳部,下面是长裙,罩着笼裙,“服侍嫔妃的侍女穿着袒胸露乳的服饰,看出社会开放的同时也能说明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

从壁画、线刻画所呈现的女子身着袒胸装的特点,侯晓斌认为这种装扮仅限于宫廷上层社会,“这些文物来自皇家陪葬墓,反映的是宫廷女子的服饰特点。对于民间女子,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不允许她们如此装扮。”侯晓斌说。

服饰特点

上穿衫 下着裙 肩披帛

唐朝女子服饰有没有统一的特点,如何称呼?考古人员通过女俑、壁画、线刻画总结出唐代女子服饰呈现出上身穿带袖衫、下身着长裙、肩披长帛的服饰特点。

侯晓斌介绍,在唐代不同时期,服饰也呈现出不同特点,“隋唐到唐初,女子服装主要是窄袖衫襦、长裙、披帛,窄袖衫较短,只到腰部或者脐部,外面罩一件半袖短衫,长裙子往往拖到地,裙腰高到胸或乳部,有些则半露乳部,有时也会用披帛遮掩胸部。这种打扮,头部是各种高髻,显得人亭亭玉立。”

盛唐时还有女子穿“胡服”

侯晓斌介绍,在唐高宗时期,出现了“大袖袒露装”,这种服饰改变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等式样,加大了胸部的开口尺度。“是一种高束腰长裙、袒胸贯头式或者对襟式服饰,胸口开领低,不着内衣,乳部半露。”这样的描述在昭陵陪葬墓新城公主墓出土的女俑得到实证,李世民最小女儿新城公主陪葬墓在公元663年时修成,当时正是李治执政时期。

随着唐国力强盛,社会风气大力开放,与各地交往频繁,使得宫廷内外有了“胡化”风气,出现了女子穿“胡服”。“你看,骑着马的女子头上裹着纱巾,戴着帽子,从坎肩内可以看见里面的裙子,说明坎肩没有扣扣子。此外,眉毛不同于初唐的细眉,而是粗浓的刀眉,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对外关系频繁。”李浪涛描述的这件文物为昭陵陪葬墓郑仁泰墓中的骑马女俑。

安史之乱后,唐代便走向了衰落,着装也逐渐回收,再也没有盛唐时的大胆与开放。

服饰发展

服饰开放程度反映国力

从昭陵博物馆和乾陵博物馆可见不少壁画、线刻画和女俑有“女着男装”、“女着胡装”现象,这也是唐代女性社会地位高的重要标志。“

“这与武则天执政称帝的政治背景有直接关系,当时女性可以像男人一样骑马、参与祭祀、狩猎、体育、游苑、马射、围棋、读书等活动,当时男子娶妻也开始重才学,女子离婚或丧偶后可以再次改嫁,女权意识浓厚。”侯晓斌介绍,在唐高宗时期,当时对于“袒露装”,唐高宗曾两次下令要求“禁露”,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愈演愈烈,“可见当时女子的青春奔放。”

“丰腴之美”已经成为现在人们评价唐朝女子的标签,考古工作者认为唐朝女子崇尚的丰腴美彰显崇尚生命力,是一种大国自信。

另一个方面来说,宫廷女子所穿的‘袒露装’仅限于上层社会,并不是所有唐朝女子都这么穿衣服。”侯晓斌说。

对这种审美,背后则是动态的进程和变化,“从出土的唐墓壁画、线刻画和陶俑来看,唐朝女子服饰从初唐的简约到盛唐的奢华,由初唐的清秀到盛唐的丰腴,从初唐的拘谨到盛唐的开放,从初唐的‘出门遮面’到盛唐的‘袒胸露乳’等,无不随着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融合而发生变化,可以说,唐朝女子服饰成为唐朝国力的直观反映。”侯晓斌说。

服饰从唐初的窄袖较为贴身再到后来的阔袖华丽,侯晓斌认为这是不同社会时期的国力所决定,盛唐服饰的开放最突出,人物也都是体态丰腴,把一种安逸享乐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 畅咪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