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有人欢喜有人忧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文理 2014-09-15 08:53:39
9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改革方案终于出炉。《实施意见》中出现了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等变化。

    9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改革方案终于出炉。《实施意见》中出现了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等变化。该方案于今年在上海、浙江启动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2020年基本形成。虽然我省不在试点地区,但新方案同样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其中取消文理分科,成为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热议的话题。对此,记者采访了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旦智塔和兰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朱万存。

    高中生: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要求高

     本次高考改革旨在改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发挥好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据旦智塔介绍,本次改革可以说是按照“两依据一参考”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两依据”是指学业水平考试和统一高考成绩,“一参考”是指综合素质评定。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同一科目有两次考试的机会。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每门课程学完即考,考试“一门一清”。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学校将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此外,旦智塔介绍说本次改革值得关注的是今后家务劳动会计入学生的家庭作业,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和学校配合监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

    如此一来,可有效改变偏科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些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有人表示担忧。兰州一中副校长朱万存告诉记者,从高考内容看取消了文理分科,但学科数量并没有改变,并且“一门一清”的学位水平考试集中在某一阶段完成,又计入高考成绩,学生和家长必然会特别重视,虽然可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但是也极有可能催发“年年小高考”,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此外,高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学习自主性还不是很强,虽然有了选择权,大多数学生还是要听从家长的意见。所以,文理不分科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家长在观念上发生转变。朱万存说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和高中教育都属于一种接受性知识,改革后学生有了自主权,开始转变为一种探索性知识,从长远来看,这种改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初中阶段不发生任何改变,到高中时突然转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在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师资结构和管理方式或将发生改变

    取消文理分科,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改变和挑战,对高中学校和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这次变革或将催生我国高中师资结构和高中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

现行的高中教育管理模式是以教学班为单位,一个教学班一般来说有50人左右,配备固定的各个科目老师,并配备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取消文理分科后,除语数外三门课外,其他科目学生均可自由选择,一个教学班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必然不会完全一致。这样一来,完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管理方式必然面临着挑战,要应对这种挑战,变革势在必行。朱万存说对学校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也是高考制度建立以来的首次大的变革,学校对此非常重视,将依据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建立一套全新的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高中教育管理体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依据学生的选择情况重新划分“文史班”和“理化班”,还是参考大学的选课制度建立流动制教学,班级制度必然将继续存在。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自律性都比较欠缺,需要规范的管理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必然会牵扯到师资结构的安排。朱万存告诉记者,首先要发生改变的是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现行的高考模式,文理分科之后,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基本是固定和均匀的,每个学期各科老师都有固定的课程。但是取消文理分科之后,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集中在某一个学年或学期一考一清。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为帮助学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学校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加大对相关科目的排课比重,这样一来某些学科的老师可能会在某一个阶段空闲,而另外一些学科的老师可能会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出现在学生选课之后,比如选择历史这门课的学生非常多,而选择物理的学生则寥寥无几,那么势必会造成历史老师供不应求,而物理老师则供过于求。

    这样看来,可能暂时会造成学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困难,但是长远看来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朱万存说因为文理不分科,学校可能会交替安排一些暂时空闲的老师进行专业进修,增强老师的专业技能。另外,学生有了选课的自由,对老师来说就有了竞争的压力,老师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精心地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无形中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一个督促的作用。

    高校:招生制度是变革的根本所在

    高中教育改革归根到底是在为高考服务,而高考的最终落脚点在高校。此次取消文理分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偏科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最终要看高校的招生制度变革。

    《实施意见》规定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而如今,高校在招生时本身就划定文理科专业,例如临床医学、土木工程、交通类专业必须是理科生才能报考。那么,取消文理分科之后,高校在招生时如何区分文理专业?如果一个学生想要报考医学专业,而高校规定医学专业必须在高中时选学物理、化学、生物,那么取消文理分科对这类学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高校招生制度上变革。朱万存说最好是有一个专业划分的统一标准,例如高校的物理专业规定只要选学过物理的高中生就可以报考,或是除物理之外再选学过其他一门理科专业即可,这样一来让学生在报考时有了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也让选择有了方向。

 

    毋庸置疑,学生需要对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在专业知识上取得更大的发展。经常有大学老师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基础的知识匮乏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理科生写论文逻辑混乱、语言枯燥无味,文科生连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都不懂,常常闹出笑话。改革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理搭配学习,既可以训练文科思维,也可以训练理科思维,如果高考的招生制度能在这方面给予充分的空间,对高校和学生来说都是有益处的。

    自从恢复高考30多年来,高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疏通社会流动渠道的重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高考变革势在必行。尤其是近年来,对于高考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次《实施意见》的印发让大家翘首以盼的高考改革终于尘埃落定。任何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人欢喜有人忧”的高考改革也将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求更好的途径,为促进我国的高中教育作出有益的尝试,让高考更加公平、合理地发挥作用。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