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山西襄垣秧歌:一项国家非遗的艰难传承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山西襄垣秧歌 2013-09-06 14:54:18
秋意渐浓,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襄垣县正在加紧排练“消暑晚会”的最后一场节目《小二黑结婚》。虽是襄垣秧歌的“土特产”,在当地传唱了近70年,但这次让人感到新鲜的是,演唱的主角皆是20岁左右的小青年。

     新华网太原9月1日电(记者王学涛)秋意渐浓,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襄垣县正在加紧排练“消暑晚会”的最后一场节目《小二黑结婚》。虽是襄垣秧歌的“土特产”,在当地传唱了近70年,但这次让人感到新鲜的是,演唱的主角皆是20岁左右的小青年。

  襄垣秧歌是太行山麓上党盆地的一个地方小剧种,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断发展,它逐渐成为一个板式齐全,唱腔优美,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表演幽默,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小剧种。2008年,襄垣秧歌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岁的冯磊说,虽然学唱戏非常辛苦,既要有唱功还要有身段功,但父母都是秧歌艺人,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对秧歌非常喜爱,希望把家乡的这份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当地,和冯磊一样热衷于秧歌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他们有的受父母影响,有的受环境熏陶,对秧歌戏感到非常亲切。而要让年轻人的梦想变成现实,则离不开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戏剧处于低潮期,襄垣县秧歌剧团不能正常演出,长期放假。但一些老艺人并没有放弃戏曲事业,他们一方面开班培养艺术人才,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2009年,襄垣秧歌剧团划归给襄矿集团管理。在有资金的保障下,剧团一班人一方面更新设备,移植剧目,一方面又与长治市艺校签订合同,委培新人。

  “今年的形势很好,已经下乡演出140多场,盈利20多万元。”襄垣秧歌剧团团长陈玉华说。

  在传承问题上,襄矿集团与长治艺术学校合作,开办了襄垣秧歌戏曲班,免费培养戏曲人才。目前,第一批培训的60名学员即将走向工作岗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垣秧歌的代表性传承人杨升祥是这60名年轻学员的老师,也是襄垣剧团中唯一一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坚守到现在的老艺人。70岁的杨升祥说,即便是在剧团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放弃办戏曲班,培养戏曲艺术人才,现在自己退休了,更要将全部精力奉献给热爱的秧歌事业。

  事实上,由于经济形势整体不太景气,他们担忧剧团再回到无人支持的境地。

  “只要挣得工资能养活自己,我就会干一辈子。”18岁的张江丽是60名即将毕业的学员之一,她说,自己从小就跟随妈妈下乡演出,每天坚持5点多起床练声、练功,唱戏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