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民族非遗传承人最抢眼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民族非遗传承人 2013-09-06 14:41:38
在2013年我区“民族团结月”启动仪式暨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日活动当天,光明广场上最具人气的区域是回族文化展示区,而最引人关注的,是那些非遗传承人。


“看看咱的面人儿。”

    在2013年我区“民族团结月”启动仪式暨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日活动当天,光明广场上最具人气的区域是回族文化展示区,而最引人关注的,是那些非遗传承人。

    活动当日,广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声、音乐声没有打扰到来自西夏区兴泾镇的于宝宝,作为银川市非遗项目回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她一直用手中的针线在布上默默地穿梭着。“这是我们回族的回绣。”于宝宝指着手中的成品说:“每当回族姑娘出嫁,或着小伙子娶亲的时候,都要带上回绣,做枕套、被套、框套……再看上面绣的,是牡丹、凤凰。”

    作为宁夏五宝之一的“白”,用二毛皮制作的围巾、马甲因为质地柔软、保暖性好,引来了不少关注的市民。丁建军是二毛皮制作工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的第五代,他说:“二毛皮制作,我一直坚持着手工制作的传统,1年下来能做1万多条,今天这一会儿,已经卖出去5条。”

    伏兆娥有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头衔,她手下的剪纸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当两位市民买下她的部分剪纸作品后,伏兆娥欣然为他们剪肖像。从对方坐在凳子上,到伏兆娥剪出对方的如照片一般的肖像,仅仅用了1分钟时间。

    在文化展示区的一角,一位老人揉搓着面团,不一会儿功夫,面团就变成了面人儿,他就是银川市面塑非遗传承人孙福宝。一个用旧了的木盒上面插满了刚刚捏出来的面人儿,加上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匠人,这让人有种时光倒流回到童年的感觉。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高楼拔地而起,也让很多曾经行走在小街巷的手艺人不见了身影。孙福宝老人已经67岁,他说:“我打小就会捏东西,20年前离开单位以后,我的工作就是捏面人儿。”

    本报记者王伟 文/图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