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酒泉“舞”出文化新天地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酒泉文化新天地 2013-09-03 16:34:18
今年初,随着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历史性创举正式在陇原大地拉开帷幕。

    今年初,随着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历史性创举正式在陇原大地拉开帷幕。

  如何在政策叠加的难得机遇中抢占先机,在竞相发展的激烈角逐中崭露头角,在舞动龙头的历史重任中挑起大梁,把酒泉建设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龙头示范区,成了酒泉各级党员干部思考探索的—个新课题。

  半年多来,全市上下通过研究政策、制定规划、谋划项目、争取资金、强化宣传、招商引资,使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呈现出开局良好、步伐稳健的可喜态势。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准确定位发展方向

  酒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农耕文化、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的重要交汇之地,有着“丝路明珠、飞天故乡、石油摇篮、航天之都”的美誉,以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民族文化、航天文化为代表的六大文化积淀深厚,构成了酒泉独树一帜、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体系和文化发展优势。

  在省委、省政府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中,酒泉担负着建设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的重要任务,其东西跨度和地域面积分别占河西走廊文化生态片区的68%和69%,对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和龙头带动示范效应。

  为了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示范工程和“龙头”项目,酒泉市委、市政府围绕“敦煌飞天”、“酒泉航天”两大品牌,经过认真调研分析,提出了“一轴”、“两区”、“三大着力点”、“百项”、“千亿”文化振兴战略。“一轴”,即以丝绸之路河西走廊酒泉段为文化轴线,以敦煌和肃州区为重要节点,向东延伸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向西延伸到肃北县、阿克塞县。“两区”,即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酒泉汉唐文化新区。“三大着力点”,即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百项”、“千亿”,即部署112个战略性文化项目,投资1000亿元,把酒泉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把敦煌和肃州建设成为国际明星城,把金塔、玉门、瓜州、肃北、阿克塞建设成为戈壁明珠城。

  同时,按照省委“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要求,酒泉市、县两级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都认真论证制定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规划方案》。各县市区组建得力机构,聘请专家学者,论证编制了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规划和汉唐文化新区建设规划两个大型文化产业建设规划,以及肃州区玉酒泉省级文化产业园等3个县域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敦煌文化商业街建设项目规划等12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规划,为推进酒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加快发展文化项目增强文化经济实力

  繁荣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在争先恐后的激烈角逐中,各地都在竞相布局产业园区、主攻招商引资、新上文化项目。

  如何将酒泉市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经济发展强势?坐等客商上门或者跟着别人身后吃剩下的馍,只会和兄弟市州的差距越拉越远,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处于劣势,甚至会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自动退居边缘位置。因此,必须主动出击、率先发展,这样才能激活资源、集聚力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此,酒泉全市上下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统揽,狠抓文化项目规划论证、招商引资、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形成了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发展潜力、积极打造文化品牌、努力促进文化科技旅游融合发展、走特色文化发展路子的强烈意识。

  目前,酒泉市上下“抓项目就是抓创新区建设、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思想更加统一,抓项目、抓落实的精力更加集中。统计部门的数据表明,上半年全市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3.42亿元,资产总额达28.38亿元,法人单位481家,从业人员8619人,“龙行天下”文化旅游度假城、“天赐一秀”文化产业博览园、玄奘

  取经博物馆、仿古一条街等62个新续扩改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7亿元。

  特别是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十多批次,分片驻点组织洽谈签约活动,跟踪落实项目,上半年全市共签约文化旅游项目34个,签约金额508亿元,占了省上下达任务216亿元的261%。其中,在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上签约文化产业项目3个,签约金额达11.1亿元;在深圳经贸洽谈会上签约文化旅游项目11个,签约金额263.1亿元;在兰洽会、新博会上签约文化旅游项目20个,签约金额234亿元。目前,签约项目资金已到位30.4亿元,占了省上下达任务78亿元的39%。

  清醒认识差距不足 瞄准重点突破关键

  总结成绩的同时,通过督查调研,酒泉市发现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尚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高。酒泉市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393处,目前仅开发利用98处,仅开发利用了资源总量的7%。二是文化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层次偏低,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资多以自筹资金为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居多,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缺乏大项目、大产业和大园区的支撑。三是纳入统计口径的文化企业少。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248家,能够纳入统计范围的法人企业481家,仅占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总数的38%,资产规模百万元以上文化企业245家。四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普遍存在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问题。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懂经营管理、擅长策划创意、资本运作的人才奇缺。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步酒泉将从四个方面攻坚克难。一是加大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力度。在文物保护方面,重点实施玄奘取经博物馆建设等13个续建项目和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锁阳城遗址申遗点的保护和长城烽燧抢险加固等21个新建文物保护项目;加大3个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点的申报开发利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和支持文物旅游、文物复制、文物出版、文物展示、文物创意、文物流通、文物收藏、文物拍卖、文物纪念品开发等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重点依托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着力打造河西宝卷研究中心、敦煌曲子戏保护传承中心和酒泉夜光杯文化产业基地,年内编印出版《酒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丛书》,开工建设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展示中心,实现非遗项目在传承保护中转型,带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是不断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好省文博会等招商引资平台,力争全年完成文化产业类项目签约金额225亿元,到位资金82亿元。加快推进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精品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大景区文化包装力度,举办首届“文化旅游商品博览会”,办好全市3项国家级、6项省级、9项市级和10项县级文化节庆赛事活动,积极宣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成果,推销文化产品,吸引客商积极投资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酒泉的文化硬实力。尽快启动建设市级三馆建设,改造提升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培育壮大文化企业。采取政府扶持、社会投资、金融支持、招商引资等方式,新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引进一批规模较大、主业突出、品牌知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培育一批导向性、示范性文化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着力构建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各类中小文化企业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全面落实贴息、奖励、补助等扶持政策,支持现有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和支持市内各类文化企业,充分利用“丝路”、“飞天”、“航天”等文化元素,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浓郁地方特色、较大市场潜力的高科技文化产品,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四是培育引进文化人才。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健全引才引智绿色通道,全方位吸纳优秀文化人才。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鼓励各类文化产业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来酒泉创业。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加快建立优秀人才、特殊人才激励机制,奖励优秀文化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企业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支持有才干的人士创办文化企业,力争将优秀文化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张克勤王鹏)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