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郭立宏等撰文:高教强省与“三个陕西”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2013-08-24 10:25:14
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加快“三个陕西”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一文中,对“三个陕西”的内涵、地位和要义做了更加完整的阐述,可以认为“三个陕西”是“中国梦”在陕西的美好蓝图,是陕西人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加快“三个陕西”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一文中,对“三个陕西”的内涵、地位和要义做了更加完整的阐述,可以认为“三个陕西”是“中国梦”在陕西的美好蓝图,是陕西人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然而,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陕西高等教育,在推进实现“三个陕西”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优先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才是建设“三个陕西”的基础。因此,建设“高教强省”,是成就“三个陕西”的必然要求。

    “高教强省”是建设“三个陕西”的推动力

    实施“高教强省”战略是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陕西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陕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势必需要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与之相呼应,即高等教育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服务,使之成为地方重要的文化科学人才中心。陕西高等教育只有继续发展并努力建设成为高教强省,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高等院校为陕西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需求、带动教育相关产业、高教科技创新、工业经济转型,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基础和原始推动作用,高等院校是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源泉,是整个社会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我省必须按照“确保教育大省地位不动摇、教育强省战略不动摇、教育富民的目标不动摇”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主动迎接建设“三个陕西”的重担。

    “高教强省”对富裕陕西建设的促进

     ——提高高等教育对地方的贡献率。形成比较系统的大学辐射区,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相关产业拉动作用,直接带动与科教机构与人员生产直接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对科教单位基本建设、实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间接带动对间接服务于和配套于科教产业的相关领域的需求拉动,如文体类服务业,间接对这些机构人员的衣食住行有关的各个服务领域和产品制造领域,具体如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等。扩大高教产业“关联”的范围,增强拉动作用。提升高等教育中应用性技术开发和非义务教育这类关联度强、拉动效应大的学科能力,提高高教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及全国的比较优势。

      ——促使地方高校的体系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实现对不同地区高校的分类管理、分类指导,达成与区域经济结构较高的匹配度。根据各地方产业特点,陕北高校重点开设环境监测、能源化工、新能源及环境保护等专业;关中开设先进制造业类、高技术类、文化旅游等专业;陕南高校加强水资源、生态旅游、药材等符合当地区域情况的特色专业。

      ——促进地方产业快速升级。加速区域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促进工业化发展阶段提升。

    “高教强省”对和谐陕西建设的促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民生。强调高等教育改革重心放在改善民生上。优先发展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高教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高教“关联强”加强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关键,实现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教有所学。实现高教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省属高教吸纳力,使高等教育大众化,解决城乡高教差距,解决教育公平与协调均衡发展问题,实现高教促进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和教育公平,为建设和谐陕西提供基本保障。

      ——建成学习型和谐社会。提高地方劳动者素质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高等教育服务。确保到2020年我省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和谐社会。

    “高教强省”对美丽陕西建设的促进

     ——形成绿色发展模式。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已有的基础,以学科骨干和创新团队为核心,围绕地方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环保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不断提升高校绿色创新能力。

     ——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整合社会资源,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弘扬陕西文化。以高等教育为基石,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以“文化强,大学强;大学强,国家强”为目标。以完善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基地的功能为目标,努力发挥教育对外辐射作用。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在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同时建设文化强省。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