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增加的卫生投入不能全拿来看病
“有一点我想提出来。为什么在关于医药卫生发展的部分,没有了‘预防为主’的提法?”王宇委员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丢了“预防为主”的提法,他除了急还是急。
“中国这么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体现预防为主的基本医疗卫生方针,完全靠治疗中晚期重症,我们那点GDP,恐怕全用来看病都不够。”今天下午,在政协医药界委员的小组讨论中,王宇每一句话都说得很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如果不早预防,根本无法承受。”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举了一个例子。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面向全国1亿人,开展了为期10天的消除麻疹强化免疫。“消除的概念是低于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只允许全国每年的麻疹发病少于1400例。”王宇接下来告诉了大家一个惊人的数字,2013年从年初到现在,全国已上报麻疹发病几千例。他停顿了一下,似乎考虑要不要说出后半句话:“这是近几年来历史同期的7倍。”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委员的例子,同样说明问题。他介绍,北京的死因顺位排名,第一位肿瘤,第二位心血管病,第三位是脑血管病,3类加起来达到75%。“这些病都跟生活方式相关,得上的全是不治之症,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不在预防上下工夫,就要出问题。”
王宇说,麻疹发病率是体现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只要把预防针打上,就没有病例;只要有病例,就说明没打针。骗不了人”。
“SARS刚刚过去10年,我们不能忘了这个教训,要真正从非典事件上学到该学的东西。”这位疾控掌门人的话愈发沉重,“连麻疹这样原来经济困难时都能控制的传染病都出现抬头,刚刚才强化3年啊。”
坐在王宇对面的心血管病专家刘迎龙抢过话头:“SARS的教训就是公共卫生被侵蚀。之后整整5年,都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现在不能退回去啊!”
“就拿国家疾控中心来说,这样一个解决全国传染病、慢病、职业病,以及环境卫生问题的机构,人员赤字高达4.5亿。”王宇的话让很多人露出吃惊的表情。“这让人无法相信。连国家中心都要负债运行,怎么能招到高技术人员?怎么能让他们留下、发展?省市县更不要指望。非典来的时候我们的队伍为什么顶不上,溃不成军?要条件没条件,要力量没有力量,怎么办?”他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在政府职能改革过程中,不能失去关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向。”
有委员说,其实近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增长非常快。王宇显然对这样的说法有一些不同意见,等那位委员发言结束,他马上开口:“增长是肯定的,没有增长的前提什么都不用讲。但我强调的是增长的钱不能全部拿来看病,如果不把健康作为政府需要管的问题,增加医疗费用都用来看中晚期重病,那将是一个无底洞,哪个国家都承担不起。”
接下来,王宇又说到了大家都关心的PM2.5:“为什么现在我们对PM2.5问题失声,是因为我们一个数据都没有。PM2.5浓度到了200、500,甚至是800,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完全说不清楚。打一个可能不科学的比方,这样的认识水平,甚至还不如SARS刚发生时,我们面对新病毒的认识。”(记者 吴颖)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