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 践行国际化教育理念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坚持国际化办学 2012-10-10 15:12:39
近日,华工广州学院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国际商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举行了工作汇报会。

    近日,华工广州学院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国际商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举行了工作汇报会。副校长李华钢,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主任、国际商学院中籍院长张本慎教授,国际商学院名誉院长戴安娜·高博士,国际工程师学院院长林颖教授及相关老师出席了会议。

    张本慎教授对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进行了回顾,他表示: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自成立以来在“积极与国(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与国(境)外高校的深度合作,加强教师海外培训、积极引进人才、提高人才竞争力,开展国际交换生和国际交流项目、主办及承办大型外事会议、国际教育交流展览,成立国际商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国际专班,招收国际留学生、设立国际交流基金、资助优秀师生出国(境)学习”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后将继续朝着为实现“在本土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途径,申请办学国际认证,建立海外校区等国际化发展”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戴安娜·高博士对2011-2012学年国际商学院的办学理念、基本情况、主要成绩、工作经验进行了汇报 ,同时,也对2012-2013学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目标:一是明确定位,即国际商学院是四年与国际接轨的完整商科教育,专业争取国际认证,为学生提供2+2、3+1+1 的出国选择及辅导;二是完善教学计划,即调整专业课程与国际认证接轨,完善双学位必修课程,修改国际专班管理类专业课程安排,争取国际学分转换;三是提高师资水平,即有系统的引进高素质人才,与专业认证方向一致,带动教研及科研风气;四是提供学生出国辅导,使流程制度化、服务个人化、辅导人性化。

    林颖教授在工作汇报中阐述了国际工程师学院的建设目标,并将按照“探索与海外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办出特色及使核心课程率先引入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专业认证);加强课程建设,完善双语课程,全英课程建设,开展教师国际化培训计划”的工作思路进行运作。目前已完成网站建设、首届招生、新生入学教育等工作。同时,她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全面学习国外大学在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学院付诸实施;二是学院的培养计划和管理模式应自由和灵活,能为学生规划未来道路提供很大空间;三是形成不同文化交融的国际化氛围,应有相当比例的外国留学生和外籍行政管理人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

    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副主任刘鑫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推动联合培养留学生项目,加强双语课程,全英课程建设,引进中印本科项目,启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3年国际交流基金资助计划》,加大引进国外的语言老师和专业老师的思路。

    最后,副校长李华钢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学校的国际化探索和实践、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思路与学校的未来息息相关,国际化办学经验及工作将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自2008年首次出访,2009年开始进行国际化探索,从国际化的零起步到如今国际化的初步探索阶段已经完成,国际化办学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随后,他对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的职能进行了梳理和明确定位,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服务,服务于学校的国际化,服务于国际商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等二级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服务于全校师生的国际化,未来拓展的国际化项目要植根于二级学院,做好面向学生和老师在学校职能部门层面的服务;二是国际化政策研究,包括对中国和外国高等教育等政策的研究,对拓展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三是国际化方向的探索,包括国际化项目的开拓,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来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参与国际化的积极性,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在起草《二级学院与国(境)外合作意向调查表》的基础上,出台包括学生走出去或引进来的《二级学院国际化鼓励政策和考核政策》。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要对来访的学校进行评估,站在学校层面考虑对学校的国际化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以此判断是学校层面的,是交流中心层面的,还是二级学院层面的。他强调,申请美国六大联盟认证工作是学校迈向国际化、规范学校建设和管理、创建品牌至关重要的一步,应成为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就近期学校的国际化工作,他表示:一是与国(境)外高校合作办专业,拿出1-2个专业与国(境)外高校合办,在专业合作上实施“学校优势专业+具有专业优势的国(境)外高校”和“学校弱势专业+具有专业优势的国(境)外高校”两种模式;二是开展有学历的中外合作项目,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外合作本土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本土化,实现合作学校的零对接。

    李华钢副校长表示,在国际商学院和国际工程师学院中应当引入成本管理,包括人才的成本管理。应在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和人事处的牵头下,与这两个学院提出办公室人员和自有教师队伍的任职要求,使两学院的人事和待遇、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更加灵活,成为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探索的基地。 (图/文 李玲 蒋一娴 张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