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用国家需求牵引科技创新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需求国家技术吴曼青 2012-05-04 10:14:09
坚定不移谋创新·人才中国科技网北京5月3日电 距离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已过去了近4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所长吴曼青院士仍对这一幕印象深刻: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搜寻失事直...

坚定不移谋创新·人才

中国科技网北京5月3日电 距离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已过去了近4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所长吴曼青院士仍对这一幕印象深刻: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搜寻失事直升机组一度陷入困境。西方国家断定:“中国人的技术手段是不可能找到失事机组的。”

危急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搜寻任务,带领团队,一连几个昼夜高强度工作,利用雷达技术成像5700平方公里,确定了疑似点,指挥部据此找到失事直升机,打破了西方国家的论断。

用国家需求牵引科技创新

“38所是军工电子国家队,必须将国家需求、国家利益、国家目标放在第一位,用国家需求牵引38所的科技创新。”这是吴曼青最常说的一句话。

31岁获“申仲义雷达奖”,32岁获“中国青年科技奖”,44岁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说起工作,这个思维活跃、谈吐风趣的技术带头人激情四溢。

近年来,吴曼青和他的团队在我国重大装备研制和新型雷达系统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打破了我国重大装备发展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我军某重大装备的研制,在技术引进上一度遭受重重阻挠。

2002年,吴曼青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部新型雷达系统,改变了我国在该型设备发展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然而,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步。2005年,吴曼青又率先提出采用全新体制发展该型装备的新思路,并部署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2008年,他亲自担任总设计师,团结协作、集体攻关,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实现了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创新,标志着我国该项雷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发展该型装备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中。

军队领导和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取得了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我军雷达发展史上罕有先例,是我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范例,为我军立足国产平台、发展先进装备,闯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必将对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和先导作用。

“只有将归宿定位到国家需求上,技术创新才能迸发出最大的活力,获得奔腾不息的生命源泉。”吴曼青团队始终将中国在雷达技术方面的空白点、制高点作为创新研发和产业布局的方向。

早在2001年,吴曼青根据经济社会和现代军事发展的需求,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作为该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精兵强将开展研究,并很快取得进展。

有一件事可以佐证吴曼青团队在这项技术布局上的前瞻性:

由于技术手段匮乏,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长期处于无高精度地图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2008年,我国试图引进雷达测图系统,遭到拒绝。吴曼青主动请缨,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机载雷达测图系统。系统投入使用后,首次获取我国西部横断山脉11万平方公里雷达影像,填补了该地区地图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雷达测绘技术的国家之一。

“思想上领先一步、方法上率先一步、实践上抢先一步。”吴曼青对团队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创新。

在大力推进具体技术创新的同时,他的思维并不拘泥于传统的雷达技术发展,而是延伸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他将目光瞄准了浮空平台。

一个传统的雷达研究所研究浮空器(比重轻于空气、依靠大气浮力升空的飞行器),这在很多人眼里显得不可理解。吴曼青不仅做了,而且采取了不同一般的做法——2003年,38所从市场上整体引进了一个成熟的浮空器研发团队,给予他们高度自由的发展空间、更加灵活的机制以及充足的经费支持,意在将其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浮空器研发团队。很快,这支团队先后研发了包括国内第一个定型浮空器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部分产品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出色完成重点安保任务。

创新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在某型产品研制过程中,吴曼青和团队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开始,由于我国在该方面基础近乎空白,确定了技术引进的路线,并与某国开展了合作。但合作异乎艰难——对方不仅无礼傲慢,而且不愿意提供核心技术。多次交涉未果,吴曼青果断决策,终止对外引进,自己一定要突破关键技术。历经八年努力,38所成功突破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

2001年以来,吴曼青和他的团队先后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05项,获得专利72项。在编国际标准5项,编制国家标准35项,国家军用标准25项。

出生安徽桐城的吴曼青喜欢用诗词这样形容科研经历:科技创新肯定会遇到困难,在最艰难的时候,就好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科技人员的创新信念不能丢,一定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终一定能够豁然开朗,“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记者 陈瑜)

《科技日报》(2012-05-04 三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