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西安之窗》:让中华古曲成为不朽的经典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中华古曲陈怡彤 2012-02-08 14:42:32
一 古曲的定义 古曲——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母语和根。 二 古曲的分类 古曲大致分为两类。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华民族

一  古曲的定义
    古曲——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母语和根。

二  古曲的分类     
    古曲大致分为两类。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华民族古代流传下来的名曲,如:《幽兰》、《秦王破阵乐》、《阳春》、《白雪》、等等。
 而现代意义上的古曲,则是指古诗词歌曲。简称古曲。如:大舜的《南风歌》、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姜夔的《杏花天影》、柳宗元的《杨白花》等。

三  古曲的表现方式 
   古曲的表现方式主要有:原生态传承、原词补曲和现代词曲三种类型组成。原生态传承是指原词原谱;原词补曲为原谱遗失,后人根据原词新谱曲子;现代词曲就是新词新曲。这三种表现方式,准确地传达了宏观意义上的古曲,在时代中的传承与延伸。

四  古曲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古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词曲间蕴含着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和人格追求。其音乐结构集中、严谨、富有层次,音乐形象非常鲜明。如中国第一首情歌《侯人》,则表现了爱情的唯美与纯真……
 社会学者艾君指出:古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有利于振兴民族音乐的精华,凝聚民族精神。他说如果民族歌曲属于高雅艺术,那么真正能体现出中国高雅艺术之精华的并非民歌,而是古曲。古曲的高雅性就在于它歌词的高雅,以及歌者对高雅全方位的解读。 如果有人将西方歌剧的演唱,作为整个人类演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的话,那么中华民族的古曲演唱,则理应堪称民族歌曲演唱的最高艺术;如果有人说美声歌曲堪称当今艺术的高雅之作,并能体现出人类艺术的精华的话,那么我们集古诗词、民族音乐精华于一体、代表中华文化瑰宝而诞生出来的古曲演唱,则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无限魅力!

五 古曲的现状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达,多元文化的兴起,古曲虽然有绝对的民族意义上的基因价值,但是由于它阳春白雪式的表达,以及宫廷尊贵式的演绎,市场正远离年轻人的视线,濒临好曲幽闲韵渐稀的边缘,处于前人已老后人无继的状态。
    2011年10月9日的晚上,北京国家大剧院里灯火通明。各界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聚集一堂,聆听著名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古曲演艺家王苏芬的古曲演唱。这场的演唱精湛精彩,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古典诗词及古典音乐的品位,并令人欣喜的感受到了古曲形式上的推陈出新。王苏芬教授已经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她多年来致力于古曲的演唱与教学。在今年,又收下西安的陈怡彤为其关门弟子,继续传承和发扬古曲文化。
 而在西安,更有一位耄耋老人刘跃先生,花费毕生的精力,研究、编写古曲。先后推出了从皇帝、先秦到近代诗词自成规模、自成体系的古词歌曲。其中包括《大风歌》《声声慢》等,而这其中多数作品都由陈怡彤来演唱。其作品的高雅与精致,特别是回文词曲的谱写技巧,令许多音乐专家赞叹不已。刘老已经八十余高龄,居住简陋茅屋,所有的歌页全部是自己蜡刻手抄。特别是当你听到他在指导学生演唱时,从衰老的躯体里,用颤抖而顽强的声音,诠释古曲的含义——无人不为之感动。

六  古曲的传承
    中华古曲是世界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瑰丽奇葩。是民族的魂、民歌的根。每一个有信仰的中国人,应该为之担当起传承的责任。让它在世界的音乐宝库中盛大绽放,将其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人文内涵、将一个民族的善良和美好带给全人类。因此,如何挖掘、传承、发展古曲,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在主流价值观回归的今天,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已经把古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掘抢救的项目。目前在北京已经成立了中国古曲研究中心,出版了古曲专著,在各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古曲音乐会,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古曲中真、善、美的深刻含义。
   可喜的是,在北京、西安等地,已经有一大批80后,正在加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古曲演唱的行列。如北京的黄丹妮、尹祎雯,西安的陈怡彤、彭勃等,正在引领古曲演唱的时尚风潮,开启了古曲的春天。一场新型的文化时尚正在风起云涌
  据悉,西安的陈怡彤和她的老师们,正在积极筹备、接洽,开始排演大型古曲赏听会,二度创作尊师刘跃先生的系列作品。并将于2012年2月14日在西安首站开演。
让我们共同打造主旋律文化的经典和繁荣!将一场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盛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