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白兴宏有了他的“三告别”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白兴宏有了他的 2011-10-24 16:58:21
  
  
文/记者郝洁通讯员李民强
  
  “人家都说三告别,今年我也有了我自己的‘三告别’:我把我担了近50年的水担撂了,我也告别了我住了65年的土窑洞生活,我也告别了我爬了一辈子的山坡坡。”陕西省咸阳市彬县韩家镇车家庄社区闫家河村白兴宏说。
  
  今年已经65岁的白兴宏祖祖辈辈都居住在陕西省咸阳市彬县车家庄镇车家庄社区闫家河村的半山坡上,每天5点左右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两小时时间去河边挑水,每天两担人畜饮用水是雷打不动。这一件事他都干了快50年。农忙时,他要到对面的山坡上去种地收庄稼,一天的时间着实够忙的,真正是早出晚归了。
  
  见着白兴宏的时候,他正在山上破土窑洞的家里整理、收拾东西,准备下个礼拜搬到山下的新房里去住。他家三眼窑洞一线排开,里面不是很大,从熏得发黑的洞壁上可以看清已开裂的缝。说到每天再也不用为担水的事儿发愁时,白兴宏老人顺手抚摸起使唤了一辈子、磨得溜光溜光的水担,望了望窑里,沉默不语……
  
  “我是村里最后搬进新房的几户之一。”老人的这句话打破了静寂。说到这儿,白兴宏执意要带笔者去看他的新房。
  
  “这就是我的新房,特别亮堂,特别大,最主要的是自来水到家了,不用再挑水了,”说着这些,白兴宏老人拧开了接在水瓮上的龙头,原本已满瓮的水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甚是好看……
  
  白兴宏老人的新家很特别,是一个20多间房子面对面排列的四合院,一架颇大的太阳能稳稳地“蹲”在朱红色大铁门的门楼上,太阳能洗澡间、公用洗漱间侧立在大门两旁。就在这个院子里,集中了这个村子原来分散居住的山上山下的23户群众,他的这些邻家不是孤寡,就是智残,不是上了年纪的娘俩,就是年龄相差大的爷孙,并且大多腿脚都不灵便。
  
  “七沟八梁一面坡”是闫家河村民对自己村的一个很恰当的概括。自然环境着实够呛,单就这个院子的地基还是村子两个比较大的梯田地合成的。
  
  2008年以前,和白兴宏老人住在闫家河的有820多人,全村人大多都住在土窑洞中,2009年他们实施“三告别”工程以来,采取村民自主投资为主,政府补贴资金为辅建移民搬迁房屋,集中统一安置。有能力的村民一部分进县城购房居住,一部分人搬迁到该社区的惠民小区居住。
  
  2010年,闫家河最后一批三告别攻坚战打响了,原车家庄乡政府考虑到这些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着手建这个四合院,引自来水到户下,现在正在为每户修建双漏斗式厕所。
  
  听这个院子里早已住进来的虎娃说:“车家庄政府不光把我们从沟里搬出,还为我们明年栽金银花致富呢,现在户均2亩地苗子都为我们准备着哩。”
  
  离开这个四合院的时候,院子里的住户们开始忙碌起来,有力气的帮腿脚不灵便的,拨开堆在门前的玉米堆,在水泥地的大院子上晾晒,笑容挂在印证了岁月的脸颊上。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