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让文明新风吹遍古豳大地

——陕西咸阳彬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纪实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彬县科教网咸阳 2011-10-24 23:56:00
文/记者 郝洁 通讯员 肖文锋 潘永平

文/记者 郝洁 通讯员 肖文锋 潘永平

    深秋季节,漫步在彬县县城,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沁人心鼻: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一声声文明礼貌的语言,一副副互帮互助的场景……,所有的一切无不诉说着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给彬县带来的骄傲与辉煌。

强化组织领导,全力保障创建活动。

   彬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委常委会坚持每季度听取一次创建工作汇报,形成了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县财政全力保障创建工作,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用于文明建设,每年专项列支创建活动经费50万元,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组建了督查考核机构、定期不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先后下发督办单231份,电视曝光不文明行为186起,确保了创建任务按期完成。

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累计召开大规模、高规格的动员会议13次。在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咸阳日报》等中、省、市媒体报道创建情况50多次。彬县电视台、彬县公众信息网、《今日彬县》等县内媒体均开设了创建专栏,先后播(刊)发创建新闻169条、电视标语及公益广告16条,编发《工作简报》42期。同时,制作宣传版面380个,悬挂宣传横(竖)幅150条,印制宣传彩页9万余份,印发公开信和倡议书30万份,更换固定电话炫铃、手机彩铃10万部,编发手机短信10万条,有效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设基础设施,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投资3.2亿元完成了泾河城区防洪一期工程,投资7300万元在咸阳市首家实行城区集中供暖,投资 6300万元完成了城区集中供气一期工程;投资3.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4.4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目标;投资2.53亿元建成了公刘街东段、豳风街、创业大道等城区主干道,硬化了146条背街小巷;大力实施城区亮化工程,城区主干道装灯率达到了100%,亮灯率达到了99%;大力建设无障碍设施,城区主要道路、各类公共设施和新建住宅均建成了无障碍设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发展文化事业,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完成了县电视台等3家国营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出版发行了《今日彬县》报和《豳风》杂志,协助省委宣传部等单位成功拍摄了电视剧《咱村的苹果红了》;开展了广场文化年活动,每周为市民演出三场文艺晚会;实施了文化下乡工程,每年为农村群众免费送100场戏曲、5000场电影、10000册图书;举办了彬县大佛旅游节、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赛和陕西作家彬县读书笔会等百余场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开展公益活动,营造扶危济贫的道德风尚

     成立了彬县慈善协会和彬县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广泛开展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三年来,累计举办大型慈善捐助活动12次,参与人数达 45.6万人(次),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670多万元,向本县7.23特大暴雨受灾群众捐款20多万元;通过慈善援助帮助 1000多名贫困大学生、4000多户困难群众、1200多名困难职工度过了难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8423人,累计开展无偿献血、义务植树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8次,营造了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被评为全市无偿献血先进县。

整治公共秩序,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重点,切实规范公共场所秩序。深入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大整治、“六小”行业综合执法专项行动、城区专业市场专项整治等活动,有力打击了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等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营造了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不断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建成大型停车场4处,在城区主要街道划定了500多个临时停车位;累计出动警力4560人(次),查扣违法违规车辆1760辆,行政拘留95人,实施交通违法计分2598人次,营造了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被评为全省平安畅通县。

丰富创建载体、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讲文明树新风”专题活动,先后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15期,知识竞赛3期,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及低碳环保理念。广泛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6个、市级文明单位38个、县级文明单位52个,文明社区2个,市级文明家庭181 户、县级文明家庭19330户,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按照“以城带镇、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引导85个文明单位与8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涌现出龙高镇龙马村、水口镇下长禄村等文明新村和胡继敏、段引引、卢效平等道德模范,带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