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我被这篇小说所折服了。我没有想到,这篇小说是出自一个95年出生的孩子。对的,她还是个孩子,可是,不管是对生命探寻的过程,还是在这个过程得到的东西,我总归是折服了。
我知道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知道九零后的孩子们生来就开始接受这些教育,我知道我不应该以对待一个孩子一样对待这些人小鬼大的家伙们。但是,我没有想到,他们在十六七岁的年龄就有了这样的知识面,就有这样深刻的思想,就有了这样驾驭文字的能力,真的没有想到,我更加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被我们说做脑残、非主流的九零后竟然对生命有着这样的透彻而且积极的态度。
是的,《若鱼若雁》这本书改变了我原有的看法,震撼了我的心灵。
很难想象,这是来自一个16岁小女孩写的小说。我16岁的时候再干些什么?那个时候我应该对于一个女人生产的过程,一个女人生产时候的心理一无所知,我应该不知道量子力学,我应该不明白连体婴儿是怎样的分离,那个时候还没有学DNA这些东西呢,我更不知道ABC的含义,至于乔戈里峰更是没有概念。甚至这些名词,对我还是很陌生。我只能说,那个年纪的我,也是追梦的,看汪国真,读徐志摩,喜欢这些若鱼若雁的名字,喜欢这些唯美的东西。
但是,我从来不会想到,可以将一个连体婴儿放在一起,可以有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偏偏就没有了那只腿,我会把所有的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我不会对生命认识的那么透彻,我单纯的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并执着的爱着它。可是,孙天慧认识到了,她认识到了世界的公平,她明白不是所以都是美好,它认识这个世界的不美好,但是,同样的,她仍然热爱这个世界。
她把她对爱、生命、希望和选择的故事讲了出来,运用她丰富的联想,运用她的博学,将这样一个严肃的思索放到了一个故事中去。她不会直接告诉你,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它也许不美好,但是,它就是这个样子的,它仍然是充满希望的,它仍让是值得我们爱的。
故事以连体婴儿的生存拉开帷幕,分别以若鱼、若雁这两人小主人第一人称的写法,从不同人的角度来描写自己的世界,客观公正而有直指人的内心深处。面对生命,她们有相同的生存的权利,孩子妈妈是无奈的,但是,针对到每一个孩子,她们是那样的无辜。就像是《唐山大地震》中选择弟弟的妈妈,就像是有了不同生活轨迹的姐姐弟弟。对待生命的那种残缺美,虽然残缺但却依然热爱着这个世界,这就是生命,没有谁能剥夺生命带来的阳光,即使是这样不能完美的选择,只要有爱,只要坚持,生命就是这样被尊重下来的。
同样被尊重的生命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江盛——这个代表征服的登山者。暂且不要说登山过程的经历,这个死里逃生的优秀青年,终于也面临了残缺,可是,这样的结局却是他可以承受的,这样的结局也丝毫没有能够抵挡住他对生命的热爱。
若鱼若雁的故事和江盛的故事并行,若鱼和江盛这个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并且同样抱怨过的两个孩子,在他们也曾经试图做杀害的选择的时候,在他们的伤口也被撕裂的时候,他们的生命产生了交际。我想,这就是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这就是文章结构的丝丝相扣。所有的这一切就是我感动的理由——一个来自16岁女孩对我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