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扶风县杏林小学成为留守儿童的“快乐家园”
“记者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中广网陕西9月15日消息 9月9日早上7点,两辆标有“杏林小学校车”的大巴车,徐徐开到扶风县杏林镇西坡村村口。等在村口校车专用站牌前的36名小学生,在家长的目送下,有秩序的上了校车。
记者跟随校车一路来到杏林镇中心小学,见门口早已正停了五、六辆校车,教师们组织学生有序下车,清点人数、与司机签交接手续,一切井然有序。
据记者了解,扶风县杏林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在外打工的农民较多,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工作,根据以前杏林镇学校普遍规模偏小,功能不全,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办学水平提升后劲不足等问题,扶风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撤并了杏林镇11所条件简陋的村办小学,并在原杏林初中校址的基础上,再投资880余万元,按照寄宿制学校的要求,高标准建设了学校综合楼和学生餐厅,改扩建成立了杏林中心小学。
扶风县杏林中心小学的校长张功科告诉记者,新合并的杏林小学目前有学生1340,据粗略统计,目前有留守儿童500余名,分散于全镇各个村组。为了保障每个孩子更好的上学,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校车+寄宿+走读”的学校办学新思路。目前,将离家较远的孩子和留守孩子,全部安排在校住宿,19名专职管理老师,无空档的负责580名寄宿学生和留守儿童的食宿问题。同时,为了孩子更多的感受到家的温情,县上同时安排11辆校车,对离家较近的学生实施校车工程,每天补贴2元,对450名学生实行早晚接送。
杏林中心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刘欢乐是一名留守儿童,中午午餐时间,记者在在杏林中心小学学生餐厅见到他,稍现消瘦的小欢乐正端着一个大碗津津有味的吃饭,他告诉记者他最爱吃学校的饭,“学校的饭比家中的饭好吃得多!”原来小欢乐爸妈均在外地打工,家中是年迈的爷爷奶奶,他最不喜欢吃奶奶做的饭。和刘欢乐家庭情况相似的还有该校五年级一班学生孙浩强,他家在杏林镇东坡村,和记者交谈中没有发现他的拘谨,说起在学校的生活更是滔滔不绝“我现在也是一名住宿学生了,每天是吃的开心,学习也很开心。最喜欢的是每天下午放学后,生活老师组织我和同学们一起看课外书、做游戏、搞制作。”
在学生宿舍,记者看到三个小学生正在水房洗衣服,一位女教师如同慈母一样站在孩子身后,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揉搓,怎么冲洗。三个孩子若有其事的一下一下搓洗着,溅到孩子脸上的泡沫不时惹得孩子们一阵阵笑声。
在校长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德能济世”四个醒目的大字高挂在校长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校长张功科表示力争把学校办成少年儿童“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家园”。
“学校是家园”、“校车+寄宿+走读”,这些全新的理念是记者第一次听到,还是一个非常偏僻的扶风县的乡镇上。在扶风县,学校显然已经成了最引吸孩子们的“家”,最让家长省心的“园”。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